河南南召:特色林业助脱贫
来源: | 作者:中国新闻网
  脱贫攻坚以来,在政府引导下,贫困户景清军家的地里长出了6万元的“绿色资产”——3亩玉兰和女贞,而贫困户裴明云家的地里则长出了5亩的黄梨和辛夷。正是靠着这些林业“生出”的致富产业,分别来自河南省南召县小龙湾村和崔庄村的二人都脱了贫。
 
  南召县被誉为“中国玉兰之乡”。记者在这个贫困县采访,围绕“林+N”扶贫,该县依靠本地林业特色,培育出了林苗景、林果药、林蚕菌、林养游等多条林业特色扶贫产业链,不仅帮助许多群众脱了贫,而且使得地方扶贫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迈进。
 
  在城郊乡和留山镇交界的上店村、柴岗村,记者看到,这个贫困县计划投资约7亿元的国储林1号基地,把原来1万多亩的荒山变成了梯田,田里的玉兰林排列整齐,林下是套种的丹参和白芨。据项目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建成后总面积将达4万余亩,成为全国最大的玉兰森林公园,“而项目实施以来,通过土地流转、务工等方式已带动近200户贫困户脱贫。”
 
  按照规划,该基地未来还将融入旅游元素,开发乡村休闲项目,打造集生态农业、休闲观光、乡村旅游于一体的“林苗景”现代农业综合体,届时周边两个乡镇的4个村将全部端上生态林业的“绿饭碗”。
 
  这仅仅是南召县“林生九子”产业扶贫的一例。在白土岗镇杜村,受政府林业投资带动,民间资本也积极响应,占地260亩、以名贵中药材良种培育为主的扶贫产业基地自2018年8月开工后,至今已建成100个大棚,带动周边246户贫困户种植中药材600余亩。
 
  “林下套种让中药材种植很抢手。”项目负责人之一的郝洪波是返乡创业人员。他从贩卖中药材起步,林业扶贫启动后迎来大发展,连续成立了数家中药材种植公司。他说,中药材资源丰富的南召县是“辛夷之乡”,“以前种植分散、规模小,而依靠林业药材一体化,产业带贫能力更强,企业和农民双丰收。”
 
  除了林、苗、药,南召县还是柞蚕养殖大县。全县年产柞蚕茧150万公斤,占全河南省的60%以上。养柞蚕每年要伐一次林,以便第二年柞树长出新叶喂蚕。以前,蚕农把砍掉的柞树当柴烧。现在,柞树枝回收再利用,变身“菌棒”,不仅解决了烧柴污染,而且变成了一个亿元大产业。按照南召县规划,未来3年通过发展1亿袋香菇种植,50万亩柞蚕养殖将带动林业增值7亿元以上。
 
  据统计,“林+N”扶贫以来,南召县发展林果基地14万亩、花卉苗圃30万亩、中药材种植52万亩、林下养殖300多万头(只)、养蜂2万多箱,53个贫困村、630户贫困户通过“林蚕菌”每年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30多个“森林村庄”每年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全县六成以上贫困人口通过林业实现脱贫。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