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引路 “柚”惑挡不住
来源: | 作者:农业网
  过去,梁平区虎城镇水口村村民靠种农作物艰难为生;2012年,村里调整产业结构,改种红心蜜柚,这里变成了富裕村,大部分农户开起了小轿车。
  10月23日,秋雨绵绵。行走在梁平区虎城镇水口村的柚子林,冷得直让人打哆嗦,但二组村民叶长兵的心却暖洋洋的。“红心蜜柚还有20多天才开始采摘,目前已接到了50多单、2000多斤的微信订单。”看着树上泛黄的柚子,叶长兵眯着眼睛,露出满意的笑容。
  原村支部书记黄承富告诉重庆日报记者,现在村里有300户700名村民,发展了1300亩、3万多株红心蜜柚。“去年有800亩挂果,产值达到200多万元,人均增收近3000元。今年的产值有望突破300万元。”他说。
  让人意外的是,前几年的水口村还是一个靠种农作物艰难为生的穷山村,短短几年时间缘何蝶变成满山披绿藏金银的致富村?变化还得从2012年说起。
  发展受挫,四处寻找致富项目
  叶长兵回忆说,7年前,水口村是一个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小山村,由于土壤里的石头多,生态环境脆弱,导致农作物产量低,效益起不来,大家的生活相当艰难。
  村里年纪大点的老农种了一辈子地,手上长满厚厚的老茧,家里还是没啥大变化。头脑灵光点的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务工。原本700户2000多人的村子,仅有300户在家。
  “再也不能这样活!”看着村子一天天衰败,时任村支部书记的黄承富坐不住了,四处取经找出路。
  王启安是水口村八组的村民小组长,前几年零星种了几亩红心柚子,虽没有种植技术也不懂管理,但一年下来有近万元的收入。
  黄承富听说后,三天两头跑到王启安的果园和他算细账、摆收成,还时不时跑到周边区县的柚子基地考察学习。他还请来区农委相关专家对水口村的土壤进行取样分析、推荐品种,最终,黄承富认准了蜜柚产业。
  2012年,黄承富在一次村民代表大会上向大家建议,结合一村一品产业项目,将退耕还林与产业结构调整、生态建设与增收致富结合起来,发展红心蜜柚。
  用行动说话,打消村民顾虑
  “柚子能当饭吃?”
  “哪来的苗子钱?”
  “我们不了解市场,种出来了卖给谁?”
  ……
  对于这个建议,乡亲们并不买账,比较统一的意见是:“虽说种稻子、苞谷赚不到几个钱,但人畜口粮有保证。种柚子一旦失败,可能连饭都吃不饱。”
  黄承富决定用行动说话。他领着党员干部搞示范林,并表示:“要是能成,大家就照我说的做;要是失败了,我引咎辞职听大伙的,你们种啥我就种啥。”
  修枝剪叶、除草施肥……遇到不懂的就找专家请教,发现病虫害就上网查阅资料,黄承富不分昼夜,一有闲暇时间就泡在基地里。经过3年的管护,他家的3亩柚子提前挂果,当年就赚了8000元钱。
  看见种柚子的效益不错,村民开始来到黄成富的果园询问,他也毫无保留地和大伙分享栽种、管护经验,并一五一十地给大家算细账。
  针对苗子贵的问题,他找到村支两委班子商量,整合涉农项目资金,一株苗子村上补贴5元;
  针对管理技术匮乏的情况,他找来区里的农业专家作顾问,进行技术讲解和指导;
  怕销售没渠道,他牵头成立了柚子专业合社,实行保底收购,并负责统一包装、统一品牌对接市场。
  村民的顾虑渐渐打消,就这样,2015年底,叶长兵将自家的10多亩地种上了红心柚,并套种了红薯等矮秆经济作物。第二年春节,返乡探亲的七组村民白如馆选择留在了家乡,将亲戚闲置的20亩地种上柚子树……小山村掀起了种红心蜜柚的热潮。
  依靠“摇钱树”,村子走上致富路
  如今,全村300户村民共种了1300亩、3万多株红心柚。种得早的柚子树已进入了丰产期,一年收入三四万元。发展得较晚的,也开始挂果了。
  记者走在水口村,目之所及全是青绿色和金黄色:郁郁葱葱的柚子树从山脚沿着山坡层层叠叠而上,泛着金光的柚子压弯了树枝,格外精神。站在山头,俯瞰成片的柚林,黄承富一脸欣慰。
  他告诉记者,去年,全村有800亩柚子迎来丰产,实现产值200多万元,人均增收近3000元。现在大部分农户买了小轿车,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更重要的是,村民找准了发展的‘摇钱树’,村子发展有了朝气和希望。”
  2017年,黄承富从岗位上退了下来,闲不住的他又自愿当起了柚子种植和销售的管家。柚农遇到管护上的问题,他会主动指导讲解;哪家柚子销售遇到困难,他会去联系市场,或借助电商帮忙吆喝。叶长兵说,现在大家这样评价黄承富:“老黄啊,就像这柚子,实在!”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