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农村“三变”:冷僻山村“变”出乡村振兴模范
来源: | 作者:光明日报
  干净整洁的路面,焕然一新的民居,亲切和睦的乡邻。这是如今的沙坪坝区三河村给人留下的美好印象。谁又会料到,一年以前,这里的大部分土地还长满荒草。
 
  从2018年开始进行农村改革试点以来,短短一年时间,三合村完成了一场荒村“蝶变”。
 
  由难题到破题
 
  三河村因三岔河等三条溪河汇集于此地而得名,全村共有农户141户,农业户籍人口381人。整个三河村海拔介于270至610米之间,全村以低丘陵为主。可以说是“一半在山上,一半在山下”。早年间,因为地形和交通等诸多因素等限制,三河村绝大多数劳动力都选择外出打工,村里90%以上的土地都被闲置,长满了一人多高的茅草,仅有几家人种植了少量的蔬菜自给自足。
 
  村民人数少,村集体经济发展乏力,全村无经营性实体经济项目,主要经营性收入来源为村集体零星土地流转租金收益,年收入不足1万元。
 
  三河村村委会及便民服务中心长期租驻在青木关镇石碾桥村,办公场地仅约160平方米,文化室、图书室、健身设施、人民调解室等功能配套缺失简陋,被村民戏称为“流亡政府”。
 
  如何让破落的山村重新焕发生机?2018年以来,沙坪坝区着力推动产业项目发展来破题。最终,三河村以实施产业兴村为重点工作,以文创项目为发力点,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休闲观光体验业、文创产业等,为三河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从荒地到网红地
 
  2017年10月,萤火谷农场正式入驻三河村,这是由台湾农业技术团队与四川美院共同打造的以萤火虫和蝴蝶为引爆点的农业项目。此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项目团队邀请环境设计、农业、生物等专家,恢复了萤火虫等昆虫等生长环境,在此基础上运用当地等在地原生材料,进行了乡土再造。
 
  据悉,萤火虫农场一期建设已完成,总用地面积约944亩,游客到此可以到此观看漫山萤火,戏水避暑。
 
  截至目前,农场累计接待游客5000余人,成为游客的又一个“打卡”地。园区的运行良好,也促进周边农户增收。
 
  该农场负责人黄红丽表示,未来农场将持续打造“生态+智慧农业”的契作模式共享农业,赋予农业更多文创价值。

  从破房到茶舍
 
  从沙坪坝区丰文街道旁的盘山公路驱车上山,十几分钟就能看见位于山腰的“远山·有窑”。这里曾经是一座拥有几十年历史的龙窑,以烧制日用陶瓷而闻名。因为技术条件的改变,龙窑一度濒临倒闭,龙窑几乎成为破房。
 
  2015年,身为大学教授的田琦到此采风,立刻被龙窑所吸引。他说服了该窑的主人刘中华,对龙窑进行了改造,自己则免费做起了设计。
 
  “远山·有窑”面向公众开放后,很快成为大学城附近的人气地标,吸引了大批游客。据“远山·有窑”的主人刘思路介绍,目前远山·有窑”每年能盈利五十多万。
 
  短短几年时间,从龙窑到“远山·有窑”,从破房到茶舍,人们称这是真正的“化腐朽为神奇”。

  从崎路到坦途
 
  据三河村第一书记李强介绍,通过引进新项目、转化老项目,三河村成功吸引4个项目参与改革试点,除萤火谷农场、远山·有窑外,渡兰居项目、楠之林雪项目也给当地带来了巨大变化。
 
  据悉,自2018年农村“三变”试点村以来,三河村组建了重庆舜圆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为农村“三变”改革承接平台。通过打造“村两委+平台+项目+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以财政资金形成的资产参股“萤火谷”“远山。有窑”等项目,带动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以承包农地入股联营。
 
  通过入股联营,分别设置了资产类入股收益分配方案和资源类入股收益分配方案。过协议约定每年分红的金额和比例,既保障了集体经济组织、承接平台和集体成员权益,更让农民股东成员通过股权收益、务工收益、村集体发展红利收益等多渠道增加家庭收入。
 
  截止目前,舜圆公司已收到可供分配的收益达到19.18万元,集体成员除土地入股收益之外,平均分红将超过每人500元。
 
  近年来,三河村新修建了乡村公路754.1米,拓宽改造公路9000米,人行便道1500米,新修建停车场5000平方米,全村乡村旅游游客日承载量超过3000人。移动、联通、电信4G网络已全覆盖。目前,村委会新办公用房选址建设已纳入重要日程。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三河村在蝶变中绽放。
 
  家住萤火谷农场的赖家伟,四年前回家开起了农家乐。此前他已在外开车近二十年。“在外漂泊太辛苦,还是回到自家安稳。”赖家伟说。据他介绍,靠着自家农家乐,每个月已盈利近万元。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