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农业农村局着力培育富民产业 助推乡村振兴
兰州市农业农村局坚持把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与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培育富民产业,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勾画出了生机盎然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培育产业促增收。以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发展为方向,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培育壮大富民产业。坚持把高原夏菜打造成为兰州农业最具特色、最有竞争力的知名农业品牌和农民脱贫增收的主导产业,兰州已成为夏秋季节全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被农业部定为“全国冷凉型蔬菜生产基地”。全市高原夏菜种植面积达78万亩,年产蔬菜300万吨,外销达200万吨,销往全国60多个城市的80多个专业批发市场,10%的蔬菜出口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及我国港、澳、台地区,蔬菜产业收入占农民经济收入的30%以上。充分利用省会城市优势,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目标,全面推进中药材、百合、玫瑰、马铃薯、养殖等产业发展,打造优化“九区十带”农业生产布局,撑起了产业富民的壮美骨架,铺就了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幸福大道。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突破口,以农产品“产、加、供、销、服”一体化为纽带,积极发展“龙头企业+”模式,着力打造全产业链龙头企业。重点扶持蔬菜、马铃薯、中药材、百合、玫瑰、畜产品等农产品产地加工,引导加工企业集聚入园,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注重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充分发挥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让农民真正得到产业链延伸和功能拓展的实惠。
拓宽渠道抓示范。依托招商引资和产业政策扶持,大力建设集设施农业、特色养殖、科技培训、生态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在红古、永登、榆中、皋兰等地,建成了一批休闲观光、旅游度假、农事体验等多元素融合的农业综合体,二、三产业收入稳步增长,有效拓宽了增收渠道,示范带动了更多农民脱贫致富。建成红古区薛家台高原皇菊种植基地,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采摘,群众给薛家台取名“菊花台”。建成全国首批、西北首个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李家庄田园综合体,占地面积25600亩,总投资34亿元,每年郁金香花开时,大量游客前来观赏,一度成为网红打卡地。采取“壮大一批、引进一批、新建一批”的办法,大力扶持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全市市级以上示范性合作社达到277家,示范性家庭农场达到127家。
深化改革激活力。坚持把深化农村改革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动力源泉,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土地政策和措施,努力让农民吃上“定心丸”。完善“三权分置”办法,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推进土地经营权入股农业化经营,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担保融资。认真总结“三变”改革试点成功经验,全面推开“三变”改革。建立股权(股金)监管机制,防范权益缺失风险。稳妥有序推进农户增资配股,撬动农户闲散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入农村“三变”改革。在全市32个乡镇、34个村开展试点,探索出“三变+特色种养业”“三变+田园综合体”等6种改革模式和“保底分红+收益分红”“固定分红+浮动分红”等6类分红模式及土地股、劳务股、技术股、集体资产股、财政资金股、帮扶资金股、爱心股、实物股等多种股权形式。国家统计局兰州调查队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兰州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21元,同比增长9.9%,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