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业绿色发展贡献“蜂”的力量
蜜蜂是人类的朋友,是农业发展的绿色使者。人类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证明,蜜蜂是农作物最理想的授粉昆虫。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农业对蜜蜂授粉的依赖性与日俱增,蜜蜂授粉对农业的贡献也越来越突出。2009年,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批示:“蜜蜂授粉的‘月下老人’作用,对农业的生态、增产效果似应刮目相看。”
在蜜蜂授粉“月下老人”批示10周年、中国养蜂学会成立40周年之际,11月26日,由中国养蜂学会主办、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养蜂学会 40 周年活动在京举行。在系列活动之一的首届全国蜜蜂授粉产业大会上,与会嘉宾和蜂业代表围绕进一步促进我国“小蜜蜂”与“大农业”的紧密结合,更好地服务农业绿色发展进行了交流研讨。
为加快蜜蜂授粉技术推广,2010年,原农业部出台《关于加快蜜蜂授粉技术推广促进养蜂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和《蜜蜂授粉技术规程(试行)》两个蜜蜂授粉方面的重要文件。近年来,农业农村部设立专项开展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项目,相关部门和机构组织全国15个省区市植保机构累计建立了200多个蜜蜂授粉示范基地,在22种主要农作物上开展了蜜蜂授粉的试验示范。通过试验示范,探索形成了一批技术模式,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进一步明确了蜜蜂授粉增产提质增效等多方面的作用,特别是促进了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丰富了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内涵。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孔明在题为《昆虫传粉行为与害虫绿色防治》的报告中提出,长期以来我们在广谱性农药的施用中付出了巨大的生态成本,当前农业发展已经从解决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安全的阶段进入绿色发展的阶段,科研界和产业界要更多地研究通过绿色防治来保护传粉昆虫的生态功能。他分享了其研究团队在利用植物花蕾的活性物质诱捕农业害虫(如棉铃虫)和天敌昆虫(如食蚜蝇)方面的成果。
中国养蜂学会积极发挥平台作用,在组织开展蜜蜂授粉研究与技术示范的同时,组织了多种形式的蜜蜂文化建设和保护蜜蜂振兴乡村公益活动。据该学会理事长吴杰介绍,学会倡导和拓展蜜蜂博物馆建设,目前19个省市建设了33处蜜蜂博物馆、文化园等;倡导并启动了世界蜜蜂日、全国蜜蜂嘉年华、中国农民丰收节——蜂收节等公益活动,由此提高了社会公众对蜜蜂在环境、农业中功能的认知度和蜜蜂科学知识的普及度。
产业界也在为推进农业生产和蜂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先正达公司与包括中国养蜂学会、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等机构和产业链企业进行沟通、合作,创建相关标准,加大培训和宣传力度。据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朱庆华总监介绍,2013年,先正达公司率先在全球发起了绿色增长计划,通过实施拯救土壤和“授粉行动”等一系列具体措施促进生物多样性。迄今为止,公司已在全球39个国家实施了301个项目,收益耕地面积达640万公顷。此外,先正达的每场农民培训互动都融入了通过科学使用农药保护蜜蜂安全的基本知识和具体措施,并将其植入到先正达为种植者量身定制的作物解决方案中。公司将制定升级版的绿色增长计划,进一步在中国养蜂学会的框架下加强与业内同仁的深入合作。
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副所长彭文君表示,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蜂业的科技投入力度和成果转化力度不断加大,养蜂生产方式发生着巨大变革。当前,面向农业主战场,蜜蜂授粉技术已成为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一环;面向大健康,绿色天然蜂产品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蜂产品正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表征品。中国蜂业开启了从养蜂大国到养蜂强国的新征程。
“保护蜜蜂、发挥蜜蜂的作用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必须充分发挥蜜蜂授粉在农业和生态建设中的作用,促进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王福祥表示,在蜜蜂等授粉昆虫保护与绿色防控技术集成、蜂农与种植户信息沟通协调等方面,相关部门和机构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做大做强蜜蜂授粉事业,包括加强蜜蜂授粉知识的宣传普及、增加对蜜蜂授粉的支持,加强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集成等。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植保植检处调研员王建强认为,总体来看,我国保护利用蜜蜂授粉仍处于起步阶段,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以及人工成本的攀升,保护利用蜜蜂授粉需求量将快速增长。要探索建立政府扶持引导、学会技术指导、市场需求主导的推广模式,搭建专业经纪人、第三方支付等服务平台,逐步建立并完善蜜蜂授粉商业化运营机制。
在随后举行的国际授粉业特邀报告环节里,来自国内外多个蜂业研究机构、授粉商业机构以及国内蜜蜂授粉基地的代表交流了作物授粉的成果和经验。此外,大会还对一批为我国蜂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集体进行了表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