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时,对新县田铺大塆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农村经济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农文旅融合发展是释放农村活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有益探索,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
提高融合意识挖掘乡村振兴潜力
构建农文旅融合即“农业+文创+旅游”的发展模式,要持续加深农文旅在广角度、深层次、宽领域的融合意识和融合理念。一是提高思想认识。要把农业农村迫切需要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时代要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农文旅融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改善乡村环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结合起来,融入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县乡领导干部党课、业务培训课程体系,通过强化思想认识,激发新担当新作为。二是营造舆论氛围。强化政策宣传、专题宣传,引导形成农文旅经营者、从业者和农民积极响应、主动参与的实践养成;加强对荔波洪江、神垕古镇、田铺大塆等省内外以旅游开发促进文化价值再生、价值联动的农文旅融合优秀示范案例宣传。三是优化营商环境。要以产业为核心、文化为灵魂、旅游为主线、党建为引领,通过强化问题导向,厘清工作定位,提高政策引导,创新管理模式,完善服务体系,为农业部门、文化旅游部门之间的合作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加快要素融合凝聚乡村振兴合力
农文旅融合是通过三者的融合,释放土地、资金、人才等乡村振兴关键要素的活力,创造“1+1+1>3”的效果。一是完善土地政策,激发土地资源活力。要坚持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土地制度改革,以农村土地经营权融资担保和入股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政策体系,创新土地流转方式,开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的农文旅经营。二是创新投融资机制,多元化拓展资金来源。通过金融助力机制创新,支持和引导金融机构提高农文旅项目金融投入,鼓励民间资本注入,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支持、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农文旅资金投入格局。三是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校联合,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农文旅融合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机制;提高对高层次专业人才下乡的政策激励,鼓励专家学者、党政干部、企业家等各类人才加入农文旅融合发展队伍;打好“乡贤牌”,激活乡贤资源、凝聚乡贤智慧、汇集乡贤力量,鼓励引导乡贤参与农文旅融合发展。
突出创新驱动激发乡村振兴动力
必须把创新摆在突出位置,构建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一是加强科技创新,引领消费升级。要加快建立支撑乡村文化发展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利用数字化技术收集、管理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建立规范化、特色化农村资源数据库,支持文化科技项目攻关和文化IP打造,推动夜间经济、乡间经济、网间经济等“三间”发力,提升参与性、娱乐性、互动性消费体验,以科技创新驱动农文旅消费升级。二是加快产品创新,延伸产业链条。按照提高附加值、延长产业链的原则,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盘活农村资源,因地制宜谋划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业体系,打造集生产、储运、加工、营销于一体的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大格局。三是实施品牌创新工程,提升文化内涵。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对田园风光、红色文化、乡村文化等具有开发基础和潜力的资源进行梳理整合,找到文化供给和市场需求的切入口,挖掘特色经济价值,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特色文化品牌,以品牌创新为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振兴赋能。
完善协调机制释放乡村振兴活力
农文旅融合离不开顶层设计、制度保障、合作平台,更离不开政府各部门、投资者、经营者和农民等多方面的协同推进。一是推进制度创新,构建融合发展机制。建立健全融合发展组织领导机制,建立重大事项联合审议、决策制度,完善农文旅融合发展政策协同体系,形成党委政府牵头、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的协同组织机制,确保农文旅融合政策、举措落地落实。二是搭建合作平台,提升融合联动机制。把市场需求与当地农林牧副渔等自然生态资源、乡村文化特色结合起来,联合农、林、住建、交通、文旅等部门,开辟农文旅融合项目“绿色通道”,按照“全景式打造、全产业发展、全社会参与、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原则,多领域宽范围协同推进乡村振兴。三是加强统筹协调,构建利益均衡机制。既要大力支持企业经营生产又要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并通过信息公开、民主决策等方式,保护农民的土地、资金、生态等合法权益,同时鼓励农民积极主动参与农文旅融合发展获取更大实惠,逐步构建兼顾公平的利益均衡机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