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缤纷乡村 田园养生之城——徽县乡村旅游业发展扫描
来源: | 作者:甘肃经济日报
  从徽县城区向南前行23公里,就是嘉陵镇。尽管到了初冬季节,这里依然是“千山锦绣,万壑争流”的盛景。成群结队的游客争先恐后穿行在嘉陵江岸,前来观看绚丽多姿的初冬景观。
 
  在徽县,优越的自然资源塑造了一道道让人流连忘返的景观。如今,徽县在整合县域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全县旅游业提档升级,乡村旅游业如火如荼般推进,旅游业发展为县域经济增添了新活力。
 
  美丽的稻坪村
 
  嘉临江水清如蓝,巍峨高山红似火。
 
  沿着嘉陵江逆流而上,到达徽县嘉陵镇,沿着盘山公路行走14公里,便到了稻坪村。全村群山环抱,高耸的石崖和古老的村庄相互辉映,犹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稻坪村有村民121户410人,人均纯收入为6500元左右。这个传统的古村落自然生态景观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5%。走进村里,一座座古朴的清代居民建筑院落扑面而来,只见古代长形石条切成的台阶、石板铺就的院子、工艺精美的屋脊等,构成了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
 
  尹家老宅是一座完整的清代四合院居住区,大门口摆放着一堆圆鼓形石门当,上有如意状精美图案。走进院落,门柱木雕图案栩栩如生,构成了高大宽敞的四合院建筑。在正厅门上,悬挂着刻有“山明水秀”的牌匾,从大门口的门当和正厅门上的牌匾看来,修建尹家老宅的主人身份不一般。
 
  尹家老宅斜对门,悬挂着“尹家私房菜”的一面旗子。65岁的尹玉珍邀请游客进门入座,为游客煮上炒茶,烤上自己做的核桃饼。
 
  “今年春节开始,我和老伴经营炒茶生意,最多的一天卖了400元。”尹玉珍说,她的炒茶由核桃、杏仁、黑芝麻、花生、藿香等原材料组成,客人来了喝茶、吃核桃馍馍,吃饱喝好为主,只收10元钱。
 
  “小时候,奶奶把荞麦秆烧成灰,再把草灰放进水里沉淀后当做烧碱来做饭。那时候村里很封闭,当时村里运输主要依靠牛拉车。”尹玉珍说,这几年村里变化很大,交通方便了,来村里的人越来越多了。
 
  据记者了解,去年村里的蜂蜜合作社收入40多万元。截至目前,全村群众实现农产品、食宿等收入80多万元。“往日的烂泥村,如今变成了旅游村。”尹玉珍说,他们的村庄越来越好了。
 
  据徽县嘉陵镇副镇长段彪介绍,2016年国家住建部将稻坪村评为第四批国家传统村落,2017年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如今,稻坪村已经打造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古村落。
 
  桃源沟,这里是稻坪村旅游业发展的富矿,因为山高林密,这条沟此前人迹罕至。“脱贫攻坚的路上,帮扶队伍发现了桃源沟的桃源河。”稻坪村驻村第一书记吴康平说,桃源沟不但山清水秀,而且发现了我国稀有古生物化石——燕子石。
 
  巍峨的大山清秀险峻,激流的飞泉浪白水清。美丽的桃源沟,这里有讲不完的故事,境内有40多道大小不一的瀑布。村里80多岁的老人说,虽然桃源沟就在村里,以前这里树高草深,根本没来过桃源沟。现在水泥路通往桃源沟,来这里很方便。
 
  开发中的稻坪村,这里探索出了“美丽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在脱贫攻坚的进程中,稻坪村实现了新的跨越。通过挖掘村里的历史文化和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观,美丽多姿的稻坪村成为游客们向往的旅游地。
 
  乡村旅游火起来
 
  金色缤纷乡村,田园养生之城。
 
  徽县依靠独特的山水和文化资源,在梳理旅游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打造出了全县乡村旅游品牌。近年来,徽县将千年古银杏树群落打造为农业文化遗产,着力构建“银杏之乡、风情小镇、美丽乡村”三级旅游体系和以“组团为主题、景区为代表、项目为支撑”的发展格局,推动乡村旅游全面发展。
 
  徽县嘉陵镇田河村,这里是远近闻名的银杏村,远远望去,满目金黄。
 
  今年70岁的李建国坐在村口广场上,他的身后,矗立着一棵古银杏树。“这是今年的新果子,一袋10元钱。”李建国向记者一行介绍说,在他的记忆里,这棵被称为银杏之王的老树,据考证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他们村里距今1300多年的古银杏树有50多棵,村里有200多户,户均银杏收入3000多元。
 
  依托月亮峡、三滩、青泥岭蜀道、田河古银杏树群落等旅游景点,徽县打造出了一批观光采摘、休闲健身、科普教育、生态示范、品尝购物旅游体验项目,每年都会举行乡村旅游节会。
 
  在徽县北部的江洛、泥阳、伏镇、栗川等乡镇,这里形成了泥阳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和金徽酒文化生态旅游景区。在徽县中部的城关、银杏、永宁、柳林等乡镇,形成了以垂钓和水上娱乐为主要内容的休闲农庄为主体的旅游大景区。
 
  在徽县,乡村旅游火起来了。全县打造出了“北部苗木自驾游”“木皮岭乡村旅游”和“青泥岭乡村旅游”三条乡村旅游环线,凸显出“一乡一景”和“一村一品”景观特点,形成了村景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模式。
 
  据了解,徽县2018年接待旅游人数为163.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为8.53亿元,目前,全县有农家乐122家,形成了乡村旅游品牌。创建了三泉、稻坪、田河等12个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
 
  提档升级大旅游
 
  城在林中,人在景中。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为徽县城乡环境发展带来了全新变化。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新路子。
 
  吴康平是陇南市委组织部干部,他今年五月来到稻坪村任第一书记。“经过市、县两级组织部和当地部门的联合,打造出了村支部领导下的集体经济开发模式,成立了村级旅游产业管委会,集体开发旅游产业。”吴康平介绍说,徽县到处山清水秀,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近几年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起来了。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群众参与很关键。“群众积极参与乡村建设的行为深深地感动着我们,我们的驻村干部帮助村里的老人看病、干活,村里的老人拄着拐杖来干活,老人们看着我们把乡村旅游业搞得很红火,他们很高兴。”徽县县委组织部一位长期驻村的领导告诉记者,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群众的参与很重要。他们将丰富的生态资源与扶贫政策相结合,凝聚力量开展乡村旅游开发,已经形成了生态、产业、景点为一体的乡村开发模式。
 
  “打造乡村旅游产业,关键要有不可复制的资源。”吴康平说,稻坪村不但风景美,而且还有“九碗三行子”“清泥黑猪肉”和“三花面”等特色食品,这些原汁原味的乡村味道,很受远道而来的游客欢迎。
 
  徽县通过整合地方传统文化,将古民居、古村落等进行了保护开发,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并将乡村旅游的特色与现代文化旅游相结合,形成了农业观光型、休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和美味佳肴型旅游产品,不断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增加乡村旅游附加值,推动乡村旅游上档次、增效益,为农民带来了实惠。
 
  据2018年徽县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全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为50亿元,其中,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3.5亿元,而旅游业收入为8.5亿元,旅游收入占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的17%。如今的徽县,一方面开展了大景区改造升级,景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在整合农村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业提档升级,推进全县乡村旅游多点开花、蓬勃发展。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