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资源让农村集体家底厚起来
锲而不舍,久久为功。近年来,云南省着力破解制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体制机制问题,探索形成了一条符合云南省情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子,为云南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位推动,制定政策文件“引”。云南省立足省情实际,注重顶层设计,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各阶段实际的政策措施,明确全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时间表”“路线图”,引领全省农村集体经济健康有序发展。2005年4月,《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意见》(云发〔2005〕8号)印发执行;2017年,《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云发〔2017〕21号)发布,要求全省各地整合农村改革政策、扶贫攻坚政策和产业发展政策等资源,多元化拓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空间,不断丰富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形式。云南省各州(市)、县(市、区)和省农业农村厅、省扶贫办等涉农部门结合实际,提出贯彻实施意见,制定考核办法,确保政策落实落地。
积极探索,开展试点示范“带”。2013年,省委组织部提出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红色股份”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在保持资金性质不变、投入渠道不变、监管主体不变的前提下,各级部门投入到村且可转化为项目资金或涉及到村集体所有的固定资产、土地、林地等评估折价后,经村民代表会议同意,都可作为红色股本发展集体经济。“红色股份”试点拓宽了集体经济发展渠道,探索丰富了发展形式。2016年和2017年,省财政投入6亿元,带动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投入6.83亿元,扶持60个县(市、区)726个行政村发展集体经济,两年平均带动每个试点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5535元,191万人受益。
强化考核,运用脱贫指标“督”。云南是集“山区、边疆、民族、贫困”四位一体的省份,由于特殊的历史、社会、自然原因,云南仍然是全国农村贫困面最大、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2017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脱贫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0年贫困村集体经济达到5万元以上预期目标。同年,《云南省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云南省“完成全年扶贫目标任务百日行动”任务清单的通知》提出,贫困村出列当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万元至5万元以上。集体经济收入指标纳入脱贫攻坚考核内容后,全省各县(市、区)高度重视,下大力气发展集体经济,农村集体经济增长一路突飞猛进。2018年与2017年相比,经营收益1万元以下的村减少了29%,经营收益1-3万元的村增加了33.1%,经营收益3-5万元的村增加了61%,经营收益5-10万元的村增加了75.2%,经营收益10-50万元的村增加了19.3%,增速快、增幅大、质量高。
思路创新,增加产业投入“促”。云南省各级各部门多渠道筹措产业发展资金,大幅增加产业发展投入,促进全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各贫困县严格落实《云南省产业扶贫考核办法(暂行)》“投入到产业扶贫的财政整合扶贫资金占财政整合扶贫资金总额的比例达到30%以上”的规定,大力整合各级各部门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入股支持带动作用明显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产业。元阳县从整合涉农资金中,按照每个村补助30万元的标准,安排134个村委会产业发展扶持资金4020万元,村委会通过农民合作社入股龙润普洱公司、梯田云等企业,每年按入股30万元本金的7%分红,每个贫困村每年集体经济收入增加2.1万元。到2019年4月底,全省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万元至5万元的贫困村4520个,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的贫困村1865个,集体经济收入未达到2万元的贫困村减少到1762个,其中355个贫困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的贫困村仅占全省贫困村总数的4.4%。
资源整合,实施强村工程“推”。2017年1月,云南省委组织部会同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扶贫办提出推广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实施集体经济强村工程,明确在全省进一步推广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探索以城市拉动、产业带动、服务创收、招商合作、资源开发等为主的发展模式,推动实施集体经济强村工程。2019年,云南省委组织部再次会同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坚持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深化村级集体经济强村工程,计划从2019年至2022年,采取资金整合、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引导基金等方式,中央和省财政每个行政村补助50万元,全省每年扶持1000个左右行政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用4年时间,通过实施深化村集体经济强村工程,全省扶持5000个左右行政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示范带动各地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和统筹推进力度。预计到2022年,全省将基本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薄弱村”,实现村村有稳定集体经济收入的目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