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根基稳,发展底气才足。
12月3日,全省农业发展大会在“中国白莲之乡”——广昌县召开。
江西是农业大省,但农业大而不强。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过程中,农业如何做大做强?江西的回答是——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依托生态优势,突出特色,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扩规模、优结构,农业规模效益凸显
冬日的广昌,生机盎然。
走进旴江河畔的广昌现代农业示范园,但见十多个具有当地传统文化特色的“莲生七子”异型大棚和温室大棚错落有致,棚内主要以广昌白莲、食用菌的培育、栽培和深加工为核心,集科技农业、智慧农业、意趣农旅等为一体。
据了解,广昌现代农业示范园规划总面积约3614亩,项目占地面积1716亩,投资8.04亿元,年产值超15亿元。
过去,说起江西农业产业,只有水稻。如今,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江西省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不再是“一稻独大”。
在抚州市东乡区红星垦殖场内,由央企中铁中基供应链集团公司投资兴建的万亩猕猴桃基地,即将建成。日前,该基地已完成投入1.6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3000亩,引入中科院旗下的猕猴桃组培与快繁工厂入驻,并建起了全程可追溯体系。
随着社会资本进入,人才和产业的汇聚,江西农业的规模效益、集群效益日益凸显——
新增农业结构调整面积171万亩,累计调优结构面积超过620万亩;全省农地流转面积1657万亩,土地流转率达到45%;稻鱼综合种养面积130万亩,居全国第5位;100亩以上集中连片的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种植比重分别达到13%、46%、54%、62%;形成了优质稻米、畜牧、水产、水果、蔬菜、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等6个超千亿元产业,茶叶、中药材、油茶等3个超百亿产业。
育品牌、树形象,农业区域公用品牌效益彰显
品牌兴则农业兴,品牌强则农业强。
当前,江西农业低水平供给与高水平需求不匹配等问题仍然突出。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加快“赣”字牌农业品牌的建设。
“一般的脐橙,一公斤仅卖6元,而农夫山泉牌脐橙却可以卖到20元一公斤。随着20多个新品种的研发,果农还可选择种植专供加工橙汁的品种。”在信丰县,随着农夫山泉集团的进入,当地脐橙产业升级问题得到解决。信丰是赣南脐橙发源地,脐橙是当地农业支柱产业。2016年,农夫山泉集团将信丰确定为高端果汁加工基地,建设了信丰工厂。去年,农夫山泉集团又投资6.6亿元,建成了集脐橙文旅、科研科普、示范种植等为一体的全链条的脐橙产业园。
从探索区域品牌整合到今年首次推出“十大区域公用品牌”“50强企业品牌”,江西稻米、水果、茶叶、畜牧等多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在全国叫响,农产品区域品牌价值进一步彰显——
今年以来,全省“7+2”稻米区域公用品牌效益显现,销售收入达48亿元;“四绿一红”品牌总价值109.6亿元、首破百亿元大关,增长14.8%;赣南脐橙品牌价值675.4亿元,列全国区域品牌第7位和水果类第1位;“赣南脐橙”“庐山云雾茶”“赣南茶油”“乐安竹笋”今年再次入选全国区域品牌百强榜。
强加工、促增值,农产品加工业蓬勃发展
农业要强,加工业必须强。农产品加工业是“接二连三”的产业,产业关联度高,对于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和激活农村发展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走进江西致纯实业公司的生产车间,三条生产线正开足马力生产。该公司董事长陈荣华告诉记者,之前广昌白莲因为没有深加工企业,白莲产业很难做大做强,莲农也为此“很受伤”,经常出现丰产不丰收的现象。近年来,广昌积极开展白莲产业招商,吸引了一批像“致纯实业”一样的白莲深加工企业落户,有效破解白莲产业发展瓶颈。今年,广昌全县种莲面积达11万余亩,白莲总产9000吨,综合产值超10亿元。
九江彭泽现代农业加工产业园拥有1万吨彭泽鲫鱼、2万吨虾蟹精深加工、1万吨智能化冷库和2万吨小龙虾加工标准化厂房。九江凯瑞公司斥资1.22亿元打造的稻虾智能化加工及冷库项目,年生产能力可达3万吨,产值超30亿。项目建成后,加工后的小龙虾可辐射方圆400公里的虾蟹收购,保证工厂全年生产。更为重要的是,该项目的投产可满足虾蟹错季错峰销售,保护养殖户的利益。
近年来,我省着力打造全国知名的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做大做强做优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截至目前,全省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62家、总数达到2867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5.2%、首次突破5000亿元大关;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871家,销售收入3200亿元、增长5%;2019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0强榜单中,我省有34家企业上榜,同比增加12家。
重绿色、提质量,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走进抚州市临川区罗针镇田园综合体,园区大棚内,翠绿欲滴的阔叶层层叠叠,累累果实掩映其中。采摘大棚区种养结合,游客在观赏游玩中体验农事乐趣。
地还是这片地,但种法不一样,带动了产业发展质效升级,通过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也不断在提升。
绿色是江西农业最亮的底色。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提升农业发展质量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省始终坚持质量、绿色、市场和效益优先的导向,通过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46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县10个,“三品一标”总数达到5015个,其中绿色有机农产品数量位居全国前列;3.4万余家企业纳入追溯管理,2600家企业农产品实现扫码入市;农药化肥使用量连续四年保持负增长,主要农产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唱响全国、走向世界。
记者手记:
近年来,江西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品牌农业、规模农业、工厂农业、智慧农业、绿色农业、创新农业,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625元、同比增长9.1%。
但是,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省农业大而不强、效益不优、发展质量不高等问题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基础不牢。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二是农业产业结构不优。尽管我省实施了农业结构调整九大产业工程,但效果还未达到预期。比如稻米方面,主要以原粮或散装大米外销,中高端大米市场占有率小。又如蔬菜产业,虽然增速较快,但总量仍然偏小,全省蔬菜自给率不到60%,蔬菜供应还存在季节性短缺。三是农业发展水平不高。农产品加工业方面,我省农产品加工率还不到6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龙头企业培育方面,全省超亿元的企业仅有766家、超10亿元的仅有44家。在农业品牌方面,我省只有“赣南脐橙”“庐山云雾茶”“赣南茶油”“乐安竹笋”等四个农业品牌进入了全国百强榜,而大米、生猪、水产等传统产业,没有一个品牌进入全国百强……这些问题,对建设农业强省带来了诸多挑战。
差距就是潜力。江西省社科院产经研究所副所长尹小健认为,各地在选择调整产业时,务必突出优势特色、突出主导产业、突出发展重点,不能上下一般粗,对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不予支持。要培育新业态,深入挖掘农业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文化价值,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康养的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民宿、文创农业、认养农业等新业态,不断拓展农业功能。要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加快发展,加大集散地、销售地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完善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