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8日,农业农村部在海南省陵水县召开全国重大植物疫情阻截防控暨南繁基地联合检疫推进落实现场会。与会代表观摩并检查了海南国家南繁基地植物疫情监测防控情况,分析了植物检疫面临的新形势,研究部署了下一步工作。会议强调,植物检疫工作事关国家种业安全、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安全,也直接影响农民增收和农产品贸易。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强化责任担当,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断创新思路,依法依规做好植物检疫工作。
会议认为,近年来,我国重大植物疫情阻截防控取得新成效,经过严格监测及阻截防控,柑橘黄龙病、苹果蠹蛾、马铃薯甲虫、稻水象甲等重大病虫疫情得到有效遏制。植物检疫信息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实现了许可事项一网办理、生产调运全程可溯和管理信息互联互通,提升了行政管理效能。植物检疫技术集成创新有新进展,研发创新和集成了一批新药剂和监测防控新技术,先后制修订国家标准42项、行业标准46项及多项地方标准,初步建成了植物检疫标准体系。
会议指出,随着对外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农产品进口、国际性会展活动和自贸区建设增多、国内电商和物流快速发展,外来新疫情传入和已有疫情扩散蔓延的风险不断增加。要站在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高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强化法治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协作意识,大力推进疫情阻截防控、联防联控和区域治理,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工作方式由审批管理向优化服务转变,更加注重服务方式的创新;防控重心由事后防疫向事前预防转变,更加注重种子种苗繁育基地的检疫;执法监管由分头执法向联合执法转变,更加注重种子市场的执法检查。
会议提出,要紧盯国内外重大植物疫情发生发展动态,紧盯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加强植物疫情监测防控和执法监管。2020年,要努力实现“两个确保”:即确保新发疫情不大面积蔓延危害,确保老疫情不大面积暴发成灾。到2025年,努力实现“两个全覆盖”,即对重点作物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检疫全覆盖,对重点作物重大疫情防控处置全覆盖。植物检疫制度不断完善,植物检疫体系逐步健全,疫情监测防控能力全面提升。
会议强调,推进重大疫情阻截防控,要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和防灾夺丰收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切实做好五项重点工作。一是加强重大植物疫情监测防控。紧盯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重大疫情,加密布设监测网点,强化疫情阻截防控。二是严格新发疫情报告制度。强化部省两级鉴定单位、专家团队建设,依规及时鉴定新发疫情,宣传引导疫情报告制度。三是强化种子种苗检疫监管。突出抓好重点繁育基地检疫、引种检疫审批和市场检疫监管。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强南繁等重点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检疫联合巡查和管理。四是加强植物检疫专业队伍建设。充实检疫队伍,加强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建立植物检疫员轮训制度,规范着装执法,加强系统内外协同配合,依法做好各项工作。五是加快完善植物检疫法规制度。加快《植物检疫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制修订,积极推进植物检疫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管理。
据悉,农业农村部决定从2019年开始启动南繁基地产业检疫联合巡查工作,建立“植物检疫机构轮流值守、科研单位驻守”的南繁基地植物检疫协作机制,组织相关植物检疫机构和科研单位,在每年南繁季节(一般为本年11月至下一年4月)共同开展南繁基地产地检疫联合巡查,推进构建与“南繁硅谷”和国际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生产安全需要相适应的南繁基地植物检疫监管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南繁植物检疫管理水平。
会议还安排部署了草地贪夜蛾冬防工作。会议指出,今年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并定殖,明年可能进入暴发阶段,预计明年北迁进入江淮、黄淮地区时间更早,防控形势更加严峻。会议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早谋划、早准备、早防治。云南、广西、广东、海南等周年繁殖区,要组织专门力量,加强冬春监测防控,控制当地危害,压低北迁虫源基数,减轻北方防控压力。
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农业农村部门及植保植检机构负责同志,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以及中国科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等单位专家出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