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食即墨”不寂寞 ——即墨区农业农村局全过程打造农业品牌
农业品牌建设是提升价值链重要举措,是现代农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即墨区农业农村局围绕农业品牌战略,积极编制即墨区农业品牌发展规划,将农业品牌建设从“根”抓起贯穿全过程,建立了农业品牌目录,充分借助各种平台进行品牌营销,2019年“采食即墨”入围国家区域品牌排行榜。
一、坚持好产品“种出来”,品牌建设从地抓起。
地好,产出的农产品品质才好,品质好才能产品才能卖个好价钱。区农业农村局耕地保护放在发展农业生产重要位置,贯彻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改良土壤营养土地。先后投入45万元,采购发放商品有机肥500吨,在土壤退化严重的金口、移风、蓝村三个镇推广土壤治理示范技术5000亩;投入450万元,采购发放堆肥2.5万方,在果树、蔬菜和茶叶种植区域内,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示范推广1万亩;投入184万元,推广实施小麦减肥增效2万亩。实现项目区有机肥用量提高20%以上,化肥用量较上年减少15%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5%以上,辐射带动全区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酸化、盐渍化等问题得到初步改善。改进技术节本增效。围绕蔬菜、果茶、花卉等区域优势特色主导产业,选取产业基础好、增收效果强、建设积极性高、发展潜力大的农业园区,筹集财政扶持资金300万元,扶持建设峻丰家庭农场等6个果菜茶花卉绿色示范基地,选取青岛昌鑫达蔬菜专业合作社等38家经营主体,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16000亩,实现项目区节水30%以上、节肥20%以上,亩年均节本增效300元以上。引育人才创新驱动发展。产业发展人才是关键,引进泰山学者、千人计划专家等高等人才16人,搭建高端人才平台28个,承担国家、省科研课题108项。农业高新区大沽河国家农业园区星创天地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星创天地。投入305.2万元举办培训班55期,对全区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进行轮训,完成培育新型农业主体带头人600人,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3976人次。
二、坚持好产品“管出来”,将标准化贯穿全过程。
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创标、全程贯标”要求,通过“管、检、评”三举措推动农业生产标准化。管是抓生产源头,是严把投入品关。开展农业专项执法,先后出动执法人员2600余人次、执法车辆1000余车次,检查农资生产经营场所和生产基地1300余家,查处农业案件89起,罚没款21余万元,假劣农资销售有效遏制。检是抓重点环节,是严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离地关。依托18处镇级速测检测室、60个村(基地)检测室,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委托第三方进行专项整治和抽样检测。全年共完成快速检测65000余批次,完成定性定量检测抽取样品320批次,完成农业部、山东省、青岛市抽检400余批次,合格率在99%以上。评是提质关键,严把农产品生产全过程关。今年摸底统计共有60余家生产基地拟申报“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通过逐步实地勘验,确认有20余家符合申报条件,结合农产品上市时间,及时开展环境检测和农产品抽样检测。目前已完成下发14个无公害农产品证书和9个绿色食品证书,“金口芹菜”地理保护标志产品也以通过农业农村部的专家评审。
三、坚持好产品“树起来”,将好产品卖出好价钱。
针对产品变不成商品,市场打不开、品牌叫不响、价格上不去、产量跟不上等问题,区农业农村局进行充分调查研究,查找问题症结,准确把脉品牌发展方向。抱团发展扩大品牌影响力。依托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形式组建的特色农产品产业集群,整合地域优势和品牌资源,一举打破传统的小农户各自为战、分散经营的小、散、弱格局,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将特色农产品做大做强。合力打造了“白庙芋头”“蓝村大米”等几十个在国家、省、市都叫得响的即墨特色农产品品牌。“E网情深”提升线上运营能力。将目光由传统市场延伸到了网络电商,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推动移风店镇、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等农村电商示范镇全面提升,推动八里一村、大欧村等一批“淘宝村”全面升级,打造了“即供”“北纬36度田横海鲜”等优秀农产品电商品牌,运营京东特产馆,实施“互联网+”“供销e+”即墨农产品品牌营销行动,通过整合优势产品,扩大品牌传播力和影响力。即墨区地标农产品“即墨地瓜”授权给即墨乐泉地瓜合作社,平均价格每斤5.6元卖了500万斤。“借船出海”拓展销售渠道。2019年组织白庙芋头、金口芹菜、即墨地瓜、湍湾大蒜等45家企业分别参加第十七届中国农交会、第二十届绿博会、青岛农博会等5次展会,展销品类40余个,对外销量达到18.1吨,白庙芋头与麦德龙超市签订销售合约,每斤15元供不应求。企业通过参加展会活动有效扩大企业知名度、品牌影响力,促进了农产品销售,增加农民的收入。
通过全过程打造全方位推动,一个个极具地域特色和科技含量的农业品牌让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农产品活了起来,让广大农户的视野更宽了、信心更足了,腰包更鼓了,也让乡村振兴战略在农村落到了实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