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蒜头如何成就百亿级规模的大产业
来源: | 作者:人民网
  “俺今年种了3亩大蒜,收获9000斤大蒜,政府给买了一保三年的保险,按现在的价格,净收入将近3万元。”河南杞县傅集镇白庙屯村70岁的魏文祥说起大蒜就喜笑颜开。
 
  目前,全县21个乡镇和产业集聚区均有种植,近几年大蒜面积均超过50多万亩,产量超70多万吨,80万吨的年产量占到全国的10%以上。2016年与2017年,连续两年种植面积突破70多万亩,产量90多万吨,杞县大蒜种植面积与总产量均居全国县域第一位。
 
  过去5年,盛产小麦、大蒜、花生、畜产品等农副产品的杞县,先后赢得“中国大蒜之乡”“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等响当当的产业“名片”。
 
  一个小县城,如何成为“全国大蒜第一县”?
 
  “为顺应市场经营多元化发展趋势,自2007年起,每到大蒜收获季节,杞县都要举行大蒜节、大蒜经贸洽谈会、大蒜高峰论坛等活动,用来保障蒜农丰产丰收。”多年参与举办大蒜节的杞县大蒜联合会会长吴文彬说道。
 
  截至今年,连续举办了12年的中国杞县大蒜节庆活动吸引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大蒜商贾集聚杞县,大力推动了杞县大蒜产业的产、供、销及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同时,杞县金杞国际大蒜交易市场,是目前全国面积最大的专业化大蒜交易市场,辐射周边10多个县、市。近几年,全县大蒜交易市场年交易量达150多万吨,交易额超100亿元。
 
  如此大数额的交易量,又是如何保障新鲜度呢?全县10多个大蒜交易市场,超200万吨的交易总量,促使杞县大力发展产业冷链物流,形成以产业集聚区、苏木、邢口、葛岗、裴村店、阳固等为集中地的大蒜保鲜与恒温冷藏库群,年贮藏能力达到50万吨,支撑着大蒜的四季平稳销售。同时,80多家杞县大蒜深加工企业,初加工转化率达到99%,深加工能力也超过20万吨。
 
  大蒜丰收,蒜农如何确保 “丰收”?杞县在顺应市场的同时也立足于农副产品链条延伸,在新兴业态融合发展上做文章。
 
  构建“互联网+大蒜”现代商贸模式,助力贫困群众实现创业就业、脱贫致富。“我们公司分包平城乡罗寨村、于寨村,与贫困户蒜农签订收购意向书后,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贫困户的大蒜。最近,交易量大,每天都能发送4千件左右,约2万斤。”某平台大蒜销售负责人表示:“2018年网络销售收入900多万元,今年大蒜价格高,有望突破1000万元,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
 
  杞县电商办负责人王海涛说,我们依靠杞县大蒜产业优势,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交易,对接多家成熟电商平台,引导农民在平台开设店铺。近年来,杞县不仅取得了电子仓单交易的信誉度,也提升了现货市场大蒜购销辐射带动能力,2018年实现网络销售大蒜3600万斤,为大蒜产业向新型业态转型打下了基础。
 
  随着杞县大蒜的不断转型升级,政府连年出台优惠政策,加强大蒜产业管理,搞好大蒜产前、产中、产后服务。2007年4月4日,杞县第一家注册的大蒜合作社——葛岗镇孟寨村大蒜合作社成立。在此基础上,截至2018年底杞县大蒜种植专业合作社有800多家。除了政策保障,杞县县委、县政府还采取给购销大蒜的客商发放“绿卡”、规范大蒜产业税费的征收等一系列举措,切实有效地创优发展环境,搞好服务。
 
  2019年,杞县大蒜全县种植面积达60万亩,大蒜的价格维持在2.4~2.6元每斤,较为优质的大蒜价格达到了3元以上,新大蒜的价格为每斤1.6元左右,批发价格在每斤2元左右,全县大蒜总效益达54.6亿元。
 
  杞县县委书记韩治群介绍,目前,杞县大蒜从种到收,再到冷藏、销售、科技研发、精深加工,已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稳步成为蒜乡农民脱贫致富的主渠道。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