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粮食稳中向优,向高质量发展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今年以来,湖北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并确保了粮食生产稳中向优、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打下了坚实基础。
年末,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19年,湖北粮食总产量545亿斤左右,连续7年保持在500亿斤以上。这张成绩单来之不易!
回望过去一年,湖北自然灾害多发重发。非常之年,湖北拿出非常之举。为了虫口夺粮,草地贪夜蛾防控纳入粮食安全市州行政首长责任制考核。防灾减灾机制进一步健全。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累计组派100多个工作组赴全省各地指导农户抗灾生产。应对及时有效,预计全年粮食病虫害损失率2.2%,为近年来防控效果最好的年份之一。
荆州市荆州区弥市镇合兴村村民胡成双种植的20亩小麦今年遭遇病害,在工作组帮助下,今年产量不减反增,“最严重时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就可能绝产,幸亏专家赶到统防统治,我们5月份就收割了,小麦的收成今年比去年还好。”
也是这一年,湖北粮食单产提高到了394.2公斤,农业生产单位效益得到提升。
今年天门市华丰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华平种的瓜稻、虾稻、鳅稻、再生稻、富硒稻不仅产量比上年提高,而且还卖出了好价钱,盘点收成,吴华平喜笑颜开,“和原来传统种植效益相比,现在这种模式一亩田增加了1/3的效益。”
销路好、效益高的背后是品质的提升。以市场为导向,农户们主动调优种植品种,调减低质低效双季稻、籽粒玉米、非适宜区小麦面积,新增稻渔综合种养、水稻“一种两收”等绿色高效模式。襄阳宜城市流水镇莺河村村民杨晶,将村民闲置的70亩耕地整治成稻虾共作田,既方便市民下乡体验农耕文化,又可以加工成大米出售,预计一亩纯收入可到6000元,“种虾稻之后,一亩地小龙虾可以卖3000多元钱。一亩地打800斤稻谷,可以打600斤米,我卖5元一斤,又可以卖3000多元钱。这样产值就翻倍了。 ”
科技创新是提质增效的“先手棋”。盘点全年粮食生产,更多绿色和科技元素贯穿其中。这一年,湖北省深入实施院士专家科技服务农业产业发展“515”行动,重点围绕水稻、园艺、油菜、渔业、畜牧等湖北五大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分别由5位院士领衔组建15个科技服务团队,对接联系15个县市,重点开展15项科技服务行动。加快优质品种选育推广,力争全省优质稻、专用小麦种植比例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
在科技服务团队的指导帮助下,今年洪湖春露合作社流转经营的2000亩再生稻田选择优良品种,集成应用高效的病虫防控和土肥栽培等技术,头季亩产达到1300多斤,再生季亩产达到700斤,亩平节本增效500元以上。盘点收成,“一亩地我种一季收两季,两季可打3000斤(产量),通过销售可以搞4000元,”春露合作社副理事长兰夕良很是高兴!
同时,“全过程”社会化服务体系正从点向面延展。农业生产实现了“耕、种、管、收、加”全程社会化服务,农民种田更轻松更高效。
仓廪实,民心安。粮食丰收则稳定了发展预期。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肖伏清说,作为农业大省、粮食大省,不仅要稳住粮食面积和产量,还要保障其他重要农产品供给,只有以粮为基提质增效,筑牢中部大粮仓,才能牢牢稳住“三农”这个基本盘,守住这个战略后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