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平:感受冬至民俗 传承传统文化
来源: | 作者:陕西日报
  “冬至大如年,一年又一年”。今天,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冬至又称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比如,汉朝就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就有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
 
  “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在冬至祭祀祖先的传统,以示孝敬、不忘本。古籍中也记载如下:“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在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也要向父母尊长祭拜。在明、清时,皇帝要在冬至这天举行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作为“时年八节”之一,冬至也有其应节食品。这一天,北方多吃馄饨,西北一带则多吃饺子,江浙一带民间多吃汤圆和麻糍。《清嘉录》曰:“有馅而大者为粉团,冬至夜祭先品也;无馅而小者为粉圆,冬至朝供神品也。”至于冬至吃饺子防冻耳朵的习俗,则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就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夏尽秋分日,春生冬至时。”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间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由此冬至也成了传统二十四节气中最具有人情味儿的节日。《汉书》就有记载:“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事实上,这一天人们吃饺子,也是表达对一年农事活动的庆贺,和对来年五谷丰登的期盼。吃馄饨,则表达对先祖的崇敬和感恩之情。陕北人民每年冬至晚上会置水碗于当院,也有着祈祷丰收意味。
 
  传承人文精神,丰富文化底蕴。诸如冬至等中国传统节日,尽皆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冬至就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告诫人们必须按照自然规律来进行农业生产和生活。另一方面,冬至也提醒着人们在最严寒的时候阳气正在萌生,昭示着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从汉代至今,冬至所传递出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就推动着根植于古老农耕文明的中华文明长盛不衰、历久弥新。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冬至蕴涵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民俗文化,代表着一种根深蒂固的民族情结。把冬至这一传统节日、民俗文化与现代城市风情相结合,让节日回归生活、回归群众,在赋予传统节日时代内涵的同时,也将厚植近14亿中华儿女的文化自信。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