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加强贫困地区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助力脱贫攻坚
在今年1月召开的重庆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市政协委员、民进南岸区委委员、南岸区人民检察院检察七部主任吴言才提出了《关于加强贫困地区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助力脱贫攻坚的建议》提案,建议通过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贫困群众提供便捷、优质的公共法律服务。近一年过去了,现在的情况如何?
案例:
一场车祸让一个家庭致贫
对比其他致贫原因,“因案致贫”的情况虽然不多,但也是脱贫攻坚路上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去年一次关于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内容的座谈会上,吴言才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引起了与会者的高度关注。
吴言才告诉记者,今年他接触到了一个案子就是“因案致贫”的典型,引人深思。
这家人来自农村,夫妻俩三十多岁,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父母年岁已大。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丈夫的收入,但在一起车祸中,丈夫被撞伤,在医院抢救了一段时间,但依然没能将人救回来。而这样的变故,几乎将整个家庭摧垮:老父母几乎没有任何收入,妻子每个月打零工只有2000元左右收入,还要负担两个孩子的学费等开销。丈夫在车祸后,抢救的费用也十分高昂。更关键是,肇事司机基本没有赔偿能力,法院判决的100多万元赔偿费用难以执行。前前后后,这个家庭又背负上了20多万元的外债,“这本不是一个贫困家庭,但因为一起车祸事故,导致了生活困难。”
因此,吴言才在提案中,提出了健全公共法律服务精准扶贫机制、强化贫困地区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保障、完善公共法律服务扶贫协作机制的建议。
目标:
面向贫困群众实现“7个100%”
让吴言才欣慰的是,该提案被作为“市领导督办重点提案”办理,很快得到了市司法局、市高级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等单位的回复。
在重庆市司法局的第二次回复中,市司法局表示,到2020年,面向贫困群众的公共法律服务将实现“7个100%”: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工作室规范化建成率100%,党委政府律师法律顾问覆盖率100%,村(居)法律顾问覆盖率100%,乡镇调解委员会专职人民调解员配备覆盖率100%,矛盾纠纷调处率100%,建档立卡贫困户法律援助率100%,法治教育覆盖率100%。
今年7月,吴言才与其他市政协委员来到武隆区进行实地调研。调研中他们发现,当地建立了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已建成27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和210个法律服务工作室。武隆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置了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法律咨询等工作岗位,开通了“12348”平台热线,40余名律师每天轮流坐班。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实行“预约+赶集日到公共服务中心坐班”的形式,并在月初制定好值班计划向社会公布。当地还依托各村居便民服务中心设置了法律公共服务工作室,以乡镇为单位建立法律顾问微信工作群,为村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
做法:
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升级改造
重庆市司法局介绍,在加强贫困地区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健全公共法律服务协作机制、加大公共法律服务精准扶贫等方面,今年以来他们都通过各项措施进行落实。例如,针对许多村社无专门的法律服务场所、法律服务者“坐无定所”的情况,市司法局就重点加强了贫困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建设,全面实施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提升,今年年底前全部贫困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完成升级改造,增加配备自助服务智能终端、远程视频咨询会见设施,方便群众及时、就近获得法律帮助。
今年年底前,市司法局还将实现全部贫困村配备法律顾问,定期或按需进村入户开展法律咨询、法治宣传、法律服务活动,利用电话、微信等提供远程服务,建立工作纪实、业绩考核、经济补贴等制度,充分发挥第一线服务职能作用。鼓励、引导主城区、区域中心城市的律师事务所、司法鉴定机构、仲裁机构等到贫困区县设立分支机构,指导贫困区县改善投资创业环境、出台吸引人才优惠政策,发挥市场杠杆作用,推动优质法律服务资源向贫困区县有序流动、均衡配置。
各级各类政法部门也将加强扶贫协作,对于社会救助、司法救助、法律援助对象,全面落实经济困难状况简化审查、结果互认和费用减免、经济扶助等政策,保障贫困群众获得必要的、基本的、免费的公共法律服务,切实防止当事人“因案致贫”“因案返贫”。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