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全州之力,集全民之智,尽锐出战!
和龙、龙井、图们脱贫摘帽;
汪清、安图达到摘帽标准;
30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49006名贫困人口减少至347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05%;
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比上年增长6.5%以上;
贫困地区“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全部解决。
今年以来,延边州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聚焦目标标准,贯彻精准方略,狠抓责任、政策、工作落实,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强化政治担当 从严从实抓攻坚
聚焦问题整改,延边州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对中央巡视、督查考核、审计巡查发现的突出问题,延边州多次召开常委会、常务会、小组会专题研究问题整改,认真谋划解决对策,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同时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必学内容。
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严格落实州、县、乡、村、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四级五方”责任。州县乡三级全部组建作战指挥部,对标任务,划分战区,挂图作战。实施一线工作法,实行驻村帮扶“五天四夜”制度。对脱贫摘帽县市,要求党政一把手一律亲临前线指挥、亲临一线参战、亲临火线突击,严格落实四级书记抓扶贫责任制,做到贫困对象遍访全覆盖。
聚焦重点难点 从紧从快补短板
聚焦攻坚重点难点,查缺补漏,补短强弱,延边州向最薄弱、最关键、最突出领域精准发力。
——教育保障,严守控辍保学底线,构建贫困家庭学生学前、义务、中高职及高等教育四阶段资助政策体系,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健康保障,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签约服务、分类救治政策,应设村卫生室全部完成标准化建设并开通新农合报销系统,实现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项制度”全覆盖,贫困人口门诊慢性病和住院患者实际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0%、90%。
——住房保障,对存量危房户、无房户及彩钢房户开展排查鉴定,对存在住房安全隐患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改造计划,到目前为止,全州已完成8564户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1817户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彻底解决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
在深度贫困攻坚方面,延边州下大功夫,全年投入深度贫困县汪清县各类专项及整合资金5.9亿元,实施项目125个。在此基础上,对全州43个深度贫困村,按不低于300万元的标准投入,全面加强深度贫困攻坚,重点在资金投入、金融支持、项目倾斜、人才保障、社会帮扶、基层建设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产业提质、就业提效、生态示范、基础提升……延边州精准实施专项攻坚行动,着力补齐贫困地区发展短板,全年整合投入各类资金21.2亿元,组织实施项目517个。
聚力协作重点 从高从快抓推进
聚焦年度扶贫协作任务,延边州定期开展与宁波高层互访。一年来,召开州县联席会议21次,高层互访44次,全年落实援建资金2.83亿元,实施援建项目89个,带动贫困人口2.1万人。两地互派335名党政干部及专技人才,实现结对县市全覆盖。22家浙企落户延边,到位投资19.18亿元。全年实现贫困人口省外、赴宁、省内就业2351人。引导宁波社会各界捐资捐物7700万元。大力推进消费扶贫,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建立两地定向采购机制,在宁波设立75个产销对接点,销售实现1.78亿元,带动受益贫困人口10817人……
此外,中央政研室、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参事室、一汽集团4家中央定点扶贫单位视帮扶为己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大力支持延边州扶贫工作,全年协调落实项目资金5.62亿元。
强化机制保障 从严从细抓落实
2018年以来,延边州始终把建立和强化保障机制作为重要抓手,立足于严,着眼于细,着力打造长效管用落实机制。
创新推行“党委抓统筹、政府抓具体、组织抓督考”领导组织构架,开展贫困对象遍访行动、领导蹲点驻村工作恳谈等一系列工作。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聚焦攻坚任务,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按照“清单制+责任制+时限制”重点任务推进分工。8县市均成立驻村干部党委,对全州帮扶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统一归口管理、统一调度指挥。全面推行“凡提必扶”“有错必责”用人奖惩工作机制。
坚持问题导向 从严从重抓督导
实施最严的暗访督查、最严的考核约束、最严的问责追究,延边州落实落细攻击点位。
针对中央专项巡视、国家考核、巡查指出的问题,延边州专门组建问题整改专项领导小组,设立整改办公室,州县同频共振、同步推进、捆绑实施,以硬措施、严手段督导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和责任落实。到目前为止,认领的问题全部完成整改。
对脱贫攻坚一线扶贫干部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注重在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对工作出色、表现突出的给予提拔重用。强化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基层减负年活动,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同时,延边州深入开展扶贫扶志行动,全面加强感恩教育,开展移风易俗活动,选树先进典型,破除陈规陋习,弘扬传统美德,树立文明新风。在全州8个县市全面推行“爱心超市”扶贫励志模式,已建成“爱心超市”782家,其中贫困村252家,非贫村530家,实现受益贫困人口14.54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