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武邑县探索农村污水和粪污一体化处理新途径
来源: | 作者:农业网
  衡水市武邑县县委、县政府把农村厕所改造作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的重头戏,积极推行“四种模式”,完善“四项机制”,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农村粪污和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途径。
  探索“四种模式”推进粪污处理一体化
  坚持提前谋划,将农村厕所改造与生活污水收集利用以及后期管护机制一并考虑,超前建设,探索出农村粪污处理一体化的“四种模式”。
  县城污水管网集中处理模式。将25个城中村、城郊村的粪污全部接入县城污水收集管网,通过县城的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农户分户式污水净化模式。利用涉农资金650万元,建设了一批分户式污水净化装置,将农户的餐厨、洗衣、清扫、洗浴用水通过净化装置实现水质达标,用于冲厕和灌溉,最大限度实现水资源循环节约利用。
  乡镇集中式污水处理站模式。利用上级资金1800万元,在每个乡镇政府驻地建设一座日处理污水能力100吨的集中式污水处理站,并同步建设1个100立方米的大型地埋三格式粪污收集池。全县购置50辆抽粪三轮车,聘请第三方公司,配备专人负责清掏农户厕粪,运送至乡镇粪污收集池。经过粪污收集池沉淀降解处理后,形成上下两层(液态和固态)粪污,其顶层的液态粪污(下层沉淀物另处理)通过管道进入乡镇污水处理站,最终实现水质达标排放,作为绿化或灌溉用水。
  企业集中处理模式。利用涉农整合资金1400万元,建设了以粪污为原料的有机肥加工项目。将全县各乡镇粪污收集池的沉淀粪污由专业的第三方公司统一收集起来,集中运送到该企业,通过除臭、物理消毒、脱水、固液分离等一系列的粪渣处理工艺,将粪渣发酵提炼生产成为有机肥,最终实现了粪污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完善“四项机制”实现粪污无害处理长效化
  通过完善以县级政府为责任主体、乡镇政府为管理主体、村级为落实主体、农户为受益主体以及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为服务主体的“五位一体”县域农村生活粪污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体系,确保粪污处理零污染、长效化。
  领导管控机制。成立县农村粪污治理管控领导小组,由相关县领导任组长,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督导;乡镇建立农村粪污治理管控领导小组,由乡镇长任组长,每村配备1名粪污管控监督员,开展各类管控运行情况的巡查监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多元参与机制。启动初期,县乡村层层动员,广泛发动。建设中期,县领导多次督导指导,乡镇主动担当担责,全县先后组织2次培训会、2次观摩拉练、6次集中调度,各乡镇组织各类观摩19次,层层传递压力;村干部率先改,当示范,做模版;群众自己动手,自主承担家庭厕所改造时下埋化粪池、蹲便器的土方工程,形成了县、乡、村、户四力合一,多元参与的良好格局。
  市场运营机制。每个乡镇聘请一个第三方运营公司,负责农户粪厕清掏、运输、干湿分离和综合利用以及厕具损坏后的维修和管护,确保厕具坏了有人修、粪液满了有人抽、抽走之后有所用,形成粪污“管、收、用并重,责、权、利一致”的市场化服务体系。
  信息化运行机制。建立粪污处理信息化运行平台,全县改厕户信息全部纳入平台数据库,及时掌握抽厕需求和维修信息。对抽粪车全部安装定位系统,科学调度,就近及时提供服务。
  彰显“三大成效”书写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美丽画卷
  一是实现了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一体化处理让粪污变成有机肥、污水净化达标,既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也使得昔日蚊蝇滋生的村庄更加生态、更加宜居,农村彻底变了样。今年以来,全县共完成改厕13780户,累计改厕达44750户,占全县农户的72.9%。改厕整体推进村174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30%。
  二是促进了资源节约利用。粪污处理一体化,让污水变清水实现再利用,农民可用来冲厕、灌溉或绿化。全部推广后,初步匡算全县每年可节约水资源500万立方米,农民可节省开支1000万元。此外,通过无害化处理后的粪污,年可生产有机肥2万余吨,每吨售价500元,与市场上每吨售价2000多元的复合肥相比,年可为农民节约农业生产成本3000多万元。
  三是有效转变了农民的生活方式。随着粪污处理一体化的推进,农民群众的生活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变,不少农民在庭院里种上了花草、蔬菜、果树,建设起了“美丽庭院”,很多村庄彻底消除了以往农户院里脏水随地乱泼、村庄街上脏水到处乱流的现象。粪污处理一体化的实施,一举推动了农村厕所改造、污水治理、垃圾处理和村容村貌的提升,使广大农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5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