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里没把米,连鸡都叫不来。”说起以前没有集体经济的日子,东邓村的村书记邓有利印象颇深,“过去咱村上没有集体产业,村委会的账上没钱,干啥事情都展不开手脚。想让人把村子马路上的卫生打扫一下都叫不动人。你说有啥办法?”
项目有了,钱从哪里来?王太安表示,“国家给贫困户有每户1万元的产业扶持资金,驻村工作队吸纳贫困户产业扶持资金入股16万元,这样,贫困户就成了集体经济的股东。东邓村又结合西安市、蓝田县扶贫办以及碑林区资金共96万元,建成了容量128.5千瓦的村级太阳能光伏发电站,2017年年底实现并网发电。”
贫困户成了股东,每年都能得到分红。据驻村工作队联系员王磊介绍,碑林区帮扶建设的东邓村光伏发电站整体运行情况良好,2018年和2019年,光伏发电收益达到二十余万元,成为集体经济的源头活水,并给贫困户进行了两次分红。
拉动就业扶贫
相对于那些深藏在秦岭里的偏僻山村,东邓村的人均收入并不低。由于距离西安市中心的钟楼仅24公里,在西安市半小时经济圈内,到城里务工成为村民主要收入来源。虽然有人依靠在城里找工赚了钱,但还有人却因为各种原因走不出家门……
四年前,成永强的母亲突发脑梗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他放弃了城里的工作,回家照顾母亲,家庭几乎失去了所有经济来源,生活陷入困境。
其实,对于像成永强这样无劳动力或者弱劳动力的家庭而言,东邓村的村干部以前也是爱莫能助。如今,村子有了集体经济,就能为村里的贫困群众提供公益性岗位,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在驻村工作队帮助下,成永强申请了东邓村公益性保洁员的岗位,使他能在村里一边照顾母亲的生活起居,一边做着公益性保洁员的工作,有一份隐定收入。2018年,成永强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1.47万元,高质量达到脱贫标准。今年6月底,成永强在母亲去世后,联系到西安移动分公司上班,每月工资2800元。
“谁都会有个难处。感谢驻村工作队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给我提供了就业岗位。今后,我一定努力工作,回报社会。”成永强激动地说。
实施“三变”改革
在东邓村的村委会,有一个很特别的“交权交易大厅”。驻村第一书记朱虹表示:“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这是我们在东邓村不断探索的‘三变’改革模式,通过改革拓宽扶贫开发新路子,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顺应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形势发展,助推产业脱贫。“
近年来,东邓村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线,以整合农民、村集体以及其它农业经营主体的资源、资产、资金为举措,实施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农村经济发展三变新模式。
在东邓村的蓝田县蓬腾种植专业合作社,有5个专门支持扶贫的专用大棚。2018年1月,拿出扶贫专用大棚2017年经营收益5万元,用4万元对在册贫困户进行分红,1万元支持村集体事业发展。这些举措很大程度上破解了东邓村贫困户产业收入来源问题,也缓解了东邓村因为集体经济薄弱而制约各项事业发展的现状,为后续发展注入动力。
今年,通过调研考察,东邓村两委会与驻村工作队在华胥镇政府农业办指导下,已申报筹建东邓村100亩艾草种植基地,现正在筹备资金与土地流转中,以发展村集体产业经济,带动全体村民增收致富。
据朱虹介绍,农户将土地入股后,除能分红以外,还可以选择在项目基地务工,获得务工收入。下一步,东邓村将继续通过农村“三变”改革,整合城乡资源,盘活农村资源、资产、资金,探索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让东邓村全部农民转变身份,成为项目的股东,使农村“三变”改革助力脱贫攻坚,为东邓村的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