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巾”的“百草园”
来源: | 作者:陕西日报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这是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
 
  在位于西安市临潼区北田街道尖角村的尖角小学,也有一个属于学生的“百草园”——红领巾农耕文化园。2019年11月5日,在课间休息时间,尖角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们围在指导教师杜新政身旁,准备栽种莴笋苗。
 
  “大家要用竹竿测量相邻莴笋苗之间的距离,别瞧现在这些莴笋苗还没有一根铅笔长,来年一定会长到接近板凳的高度。”杜新政一边叮嘱,一边给学生们发莴笋苗和竹竿。
 
  五年级学生郭之潼又惊又喜地将莴笋苗用小手掬着,一步一挪,给它找“新家”。他拿着竹竿测量距离后,再将莴笋苗放到浅沟中,小手刨土帮莴笋苗坐实,这就给莴笋苗“安家”了。郭之潼说:“我以前只知道莴笋可以用来炒菜,没想到它的‘小时候’是这个样子。从幼苗到成熟,还要经过大半年时间呢!”
 
  不一会儿,学生们就将莴笋苗栽完了,接下来的任务是浇水。五年级学生邱家乐顺便也给石榴树苗浇了水,他说:“莴笋苗是套种在石榴树苗之间的,它们互不影响。”
 
  当日,尖角村的老党员也来这里教学生认农具、干农活。“这是斗,过去是用来装粮食的。这是犁,套在牲口身上在地里开沟。”76岁的张学为给学生介绍以前的农具。这些犁耙、石磨原来是和他一起干活的“老伙计”,如今成了学生们认识农业的“新教具”。
 
  尖角小学红领巾农耕文化园原来是一块4亩左右的荒地。2018年年初,在校长祝宇飞的推动下,学校决定开垦这块荒地,由学校提供种子、树苗,邀请有经验的退休教师作种植指导,由各年级学生自主种植蔬菜、水果等农作物。尖角村党支部书记王雷钢非常支持这个想法。最终,村委会出资对荒地进行平整、旋耕,建成了红领巾农耕文化园。
 
  2018年3月,红领巾农耕文化园试种了第一茬农作物,有花生、向日葵、小麦等。当年中秋节刚过,学生们就收了花生,语文教师王小苗在课堂中组织了一场分享会。学生们一边吃着自己种的花生,一边听老师讲许地山的散文《落花生》。
 
  分享会上,学生们知道“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也体会到“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祝宇飞说:“我们要求各班记录农作物的播种、发芽、浇水、施肥和收获的日期,让学生们了解农作物生长的过程,培养他们珍惜粮食、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在农作物成熟收获之后,学生可以将收获的花生、土豆等带回家,和家人一起分享劳动成果,也可以以班为单位组织农产品义卖,用赚来的钱为本班购买文具和图书。”
 
  “红领巾农耕文化园也吸引了一批优质教育资源。城区一些学校也准备将学生实践基地建在尖角小学,让城里的学生在红领巾农耕文化园体验农作物种植。”王雷钢说。
 
  在红领巾农耕文化园,学生们从泥土中挖花生,观察向日葵是不是“追”着太阳转,知道了玉米要经过播种、施肥、浇水、收获、加工,才能成为玉米糁用来煮稀饭。六年级学生收了玉米,又种下了洋姜;一畦金针菜是五年级学生移栽过来的,旁边还栽着莴笋苗和大青菜苗;三年级学生的地里是一垄蒜苗,夏天时还有一行草莓和成片的向日葵……
 
  在泥土里种植点播,于草木间听说问答。当麦子吐穗、玉米扬花时,勤劳质朴、团结协作的品质也会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埋下爱的种子
 
  仵永杰
 
  从育苗移栽、浇水施肥到收获,成团的花蕾在慢慢绽放,可口的瓜果在日渐成熟。对于种植过程,学生们感觉奇妙而有趣。
 
  尖角小学的学生们为什么会如此喜爱他们的“百草园”?他们珍视自己的劳作,更在付出、收获中懂得了爱。
 
  “因为你为你的玫瑰花费了时间,玫瑰对你才变得如此重要。”在劳作实践中,学生们付出了时间和精力,他们会被这些盛开的花、丰收的果所吸引,爱就在不经意间融入孩子的生命中。
 
  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我们应该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爱的能力,让孩子们学会爱自己、爱别人,做一个温暖的人。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