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食用菌成为贵州一张新的靓丽名片
来源: | 作者:人民网
  “2020年是贵州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我们将坚持‘稳增长、稳基础、稳政策、提质量、增效益、防风险’,继续‘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促增收’,推动全省食用菌产业持续裂变、高质量发展,让食用菌成为贵州一张新的靓丽名片,让更多贫困群众通过发展食用菌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在12月28日举行的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会上,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步涛如是说。
 
  据介绍,2019年以来,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围绕“五大工程”“十项重点任务”,不断夯实菌种菌材资源要素保障,在全国率先将食用菌品种认定纳入《贵州省农作物种子条例》,提高菌种质量水平;率先启动全省范围的食用菌资源大普查,摸清产业“家底”。2019年,贵州预计食用菌种植面积达30亿棒(万亩)、产量超过110万吨、产值突破130亿元,带动13.5万贫困人口增收,食用菌产业初步实现裂变式发展。
 
  同时,不断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截至目前,贵州共有食用菌生产企业和合作社766家,形成了大、中、小并举的企业集群。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益,推进经营主体不断壮大,贵州省农业农村厅、贵州省食用菌专班安排财政资金2.1亿元,支持农银企产业共同体食用菌项目19个,撬动社会资本和金融资金20.8亿元。农业保险支持力度逐步加大,将食用菌特色农业保险作为中央财政对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奖补试点,省农业农村厅、省食用菌专班各安排资金1000万元,引导市县推进食用菌特色农业保险工作。
 
  做大品牌效应。“贵菇珍好”“贵山菌野”“黔菌珍好”“黔菌珍鲜”等4个省级公用品牌的注册已进入公示阶段,毕节“乌蒙山宝·毕节珍好”、黔西南“万峰林”、铜仁“梵净山珍·健康养生”等3个主要的区域公用品牌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剑河县岑松镇、万山区敖寨乡纳入2019年国家农业产业(食用菌)强镇建设。织金竹荪、大方冬荪、安龙香菇、玉屏茶树菇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品逐步涌现,织金竹荪、大方冬荪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红托竹荪、冬荪种植水平、种植规模全国领先,产量全国第一。初步形成了黔西南、黔东北、黔西北等3个产业集聚区,推动产业集约规模发展。大力发展林菌产业,省林业局补助1750万元支持剑河、锦屏、沿河、三都等县开展林菌项目8个、2106亩,并出台了《贵州省林下种养业特色项目推广指南》。
 
  加大人才支撑。依托现有科研院所、重点企业搭建人才引进平台,邀请35位省内外知名专家组建省食用菌产业发展专家组,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咨询。依托现有科研院所、重点企业搭建人才引进平台,已有34名食用菌相关专业领域的急需紧缺人才落地。积极引导企业从食用菌的种植、管护、采收、分拣、包装、销售等各个环节对农民进行实操培训,贵州省科技厅、贵州省食用菌专班安排财政资金6000余万元,支持全产业链的科技攻关。
 
  做实利益联结。把与贫困农户的利益联结摆在重要位置,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推进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组织化生产已占全省规模的80%以上。复制推广安龙县“1210”、黔西县“1+10+N”、道真县“三零三保”、剑河县“1137”等案例经验,让贫困农户在产业发展分享更多的红利。目前,贵州共有85个县(市、区)选择发展食用菌产业,覆盖了所有深度贫困县。
 
  步涛表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贵州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及食用菌产业专班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规划引领,狠抓工作落实,防范化解风险,全力抓好利益联结,以更大的力度、创新的举措、务实的作风,推动食用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保障。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