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风情的村子里,温馨干净的农家院落、统一规划的徽派立面围墙,宁静而美丽;充满时尚气息的休闲广场,老人们在一起舒心地唠着家常;宽敞干净的通村水泥路,是通向脱贫致富的幸福大道,承载着村民满满的希望……这一幅幅优美画面,不仅带来了山清水秀、路畅灯明、村容整洁,更提升了长春经开区乡村的“颜值”和“气质”。
2019年6月27日,一场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动员大会在长春市召开。会议对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三年行动进行了全面部署,确定了“净起来、绿起来、美起来”的三年整治目标。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积极响应省、市号召,高度重视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因地施策,全面打响乡村振兴战略第一场硬仗,彻底改善了村民们的生活环境,提升了居民幸福感。
着眼服务 村民生活更便捷
以往村里没有自来水,基本上家家做饭都是吃井水,水井到了冬天怕冻,村民都要提前用水缸蓄水,这样长时间的储水也容易滋生病菌,非常不卫生。考虑到居民的生活需求,这次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行动,首先就为居民家安装上了自来水。这样一年四季,家里都可以用上干净又卫生的自来水了。
据了解,经开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按照“以点带面、示范引领,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分2019年和2020年两年实施,计划总投资2.4亿元,2019年实施投资1.2亿元,分为南区、北区共4个标段,整治3年内无拆迁计划的6个村庄含22个自然屯,计划新建道路25.5万平方米,既有河道改造3.89万平方米,新建排水沟8.3万米,接通自来水15.95万米,覆盖率达到100%,新建路灯409盏,新建太阳能监控304座,新建公厕39座,各村绿化率超过30%以上,建设文化艺术广场2处。此次改造将惠及约3800余户,合计约1.1万余人。
全区整治工程四个标段同时进场开工,为打造立体农村宜居空间,注重质量和美观双达标,秉承“先地下、后地上”“先边沟、后路面”“保基础、创环境”等施工原则,2020年以安龙新村、黎明村东沟社样板先行,其他部位同步实施。截至2019年,新建沥青混凝土道路24433平方米,混凝土道路48360平方米;自来水管线已全部接通,提前完成农村饮用水整治目标;24所公厕已完成主体砌筑、抹灰、顶面浇筑,部分厕所已安装门窗;4处垃圾中转站已进行主体开挖,正在做基础方面工作;新建排水边沟3680米。现已完成本年度任务目标,完成产值1.25亿元,超出计划投资的104.2%。预计2020年底前完成全部整治任务。
坚持不懈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大力开展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同步实施粪污治理,加快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努力补齐影响农民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农村垃圾、污水治理不仅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需要。
经开区大力推进改厕工作,改厕模式以“宜水则水,宜旱则旱”为原则。选择省里推荐的改厕模式,即无害化卫生旱厕、三格式化粪池水冲厕所、管网式卫生厕所。还建立完善村民参与机制,在入户调查摸底时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在改厕推进过程中推选村民代表全程参与监督农村改厕工作,各街镇引导、鼓励农民参与到改厕中来,投工投劳或利用旧砖瓦、旧门窗,适度投资建设厕屋、装修厕屋等。
改厕施工单位“多点开花,全面铺开”,加大施工人机配备。改厕过程中村户配合到位,随确定,随安装。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经开区已经完成改厕近700户,预计年底前,完成今度改厕目标。对于改厕后的粪污处理,经开区已申请购置两台小型吸污车,由属地街镇进行管理。建立长效机制,实现粪便处理“应收尽收、及时清运、无害化处理”。
突出民生 农民居住更舒适
笔直的柏油路两侧,在大气素雅的徽派建筑风格装饰下,让整个村子看起来更有意境。健身广场、文化长廊、小游园、亭台楼阁、绿树环抱,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村子里的环境好了,不少搬走的村民陆续回村里看看,都夸赞改造后的村子大变样,个个看起来像小洋房,马路宽了,环境好了,再也不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恶劣环境了。
在确保建筑质量基础上,突出乡土风情和地域特色,对农村建筑风貌进行管控。强化管理手段,监管结合遏制违法建筑;明确管控细则,利用现状改造提升;试点宣传并重,引导带动自主自觉。按照建筑分类、建筑色彩、建筑材料提出基本管控措施。
2019年8月,由经开区管委会分管领导带队赴梅河口、集安的典型示范村开展了为期2日的集中考察学习,吸收了大量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9月,区农居办又组织相关部门,先后到农博园、双阳参观学习农改厕模式,并组织进行了改厕档案管理培训,为经开区更好的实施整治工作提供了有效借鉴。
为进一步发挥示范带动、榜样引领的作用,在原有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村容村貌的改造提升内容,增设休闲广场及活动室,补植绿化,主路两侧增设围墙、改造大门。主体墙面采用江南风格的白墙青瓦,采用底面封闭、上部镂空式大门,根据村民意愿设计广场文化主题及主路两侧墙体彩绘。
2019年底,两处示范村已初见成效。自来水管线全面接通,保障了村民饮水安全;结实的河道护栏、新布设的节能型太阳路灯和监控摄像头,保障了行路安全,也照亮了村民生活;新翻修的村口大门展现出村屯新面貌;新修道路宽阔平坦,两侧干净美观,围墙、大门坚固整洁,粉刷一新;新建的文化广场成为了村民茶余饭后的休闲之地,便民的广场公厕、活动室已完成内部装修,不久将能投入使用;家家户户用上了智能无害化旱厕,方面干净又卫生。寒冬虽至,但乡村旧貌换新颜,百姓喜笑逐颜开。
经开区已建设农村文化广场两处,完成广场绿化工作,栽植18株光辉海棠和5棵五角枫。通过美丽庭院评选,村民自主开展庭院绿化,协同村屯街巷绿化工作,建设绿美村庄。绿化主要以村屯支路绿化补植为主,现已更换部分区域种植土。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民生工程,民之所向,一方面,村民深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会带来生活环境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关乎自身切实利益,需积极配合;另一方面,因为经开区领导干部频繁踏查调度村屯整治工作,询民之所需,问民之所盼,村民们十分感动,因此,整治行动氛围浓厚,民心所向,事半功倍。
经开区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主力军作用,通过采取干部包村入户、文明实践志愿者活动、“美丽庭院”“干净人家”评选创建、完善村规民约等办法,做到全民参与共建美丽家园,改变了过去干部干、群众看的消极现象,群众俨然也成为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一股重要力量,使工程快速推进的同时也保证了质量。
集中整治 乡村环境变美丽
相比路、水、电和住房问题,农村环境的脏乱差也是长期存在和比较突出的问题。由于受到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不少农村柴草乱堆、污水乱流、粪土乱丢、垃圾乱倒等现象依然存在。经开区大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加大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和乡村污水治理工作。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逐步完善。进一步做好户集中、村收集、区转运、市处理每个环节,配备专用转运车辆14辆,设立垃圾周转站2处、村屯转运点9处、垃圾箱90个,对全区10个行政村的垃圾进行收运处置,做到“箱满即运,日产日清”,实施常态管护。
垃圾乱堆实时监管逐步确立。经过前期的统一排查、集中清运,区内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含农村生活垃圾、农业生产废弃物)已全部整治,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对各区域进行有效监管,确保无垃圾山、垃圾围村、垃圾围坝、工业污染“上山下乡”等现象。
农村垃圾回收利用体系逐步健全。经开区正在探索具有农村特色的垃圾分类方法,现已对农村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农业生产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示范村实施生活垃圾初级两分法,对可回收、不可回收生活垃圾进行分类,逐步建立以镇(街)为基础的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村庄保洁长效机制逐步稳定。经开区制定并落实了村屯环卫运行机制、保洁员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巡察制度,配备村屯保洁员142人、河道保洁员58人、各种机械车辆28台,形成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巡查的“五有”长效保洁机制,确保村屯环境不断提升。
粪污处理措施同步跟进。按照“专人管理、快速维修、及时收取、科学利用”的工作目标,通过属地管理及购买服务的方式,对改厕后粪污进行清淘,送至就近的有机肥厂进行处理,做到粪污资源再利用。
深入推进“九清理、治八乱”,由26名村组干部分片包保村庄清洁,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2.56万吨,清理河道白色垃圾和杂草1200余立方米。由街镇主管干部亲自带队,指导农户清理庭院1600余处,转移柴草垛(木头垛)103处、清理门前堆放物341处、清理枯死树木168棵、拆除违章建筑152处,村庄整体卫生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加快提标改造实现污水全收集。经开区已全面启动了兴隆山污水处理厂一期提标和二期扩建项目,工程总投资2.3亿元,2019年、2020年分两年建设。2019年计划完成投资1.5亿元,目前,已完成一期提升改造部分主体工程,80%设备进场,安装完成60%,电气工程开始实施,污水排放已全面稳定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由于该工程建设期为两年,2020年年底将完成建设任务并投入使用。
经开区玉米种植面积为1367公顷,秸秆产量约为8800吨,除农民自留用的100吨秸秆外,需统一集中处理、转运的秸秆量约为8700吨。同时,为有效保障秋季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扎实开展,经开区在年初就已经将秸秆回收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共投入资金98万元。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与第三方签订合作协议,在常规秸秆回收打捆基础上,尝试深翻作业等其他秸秆综合利用方式。截至目前,打捆及深翻作业共完成894公顷(共1367公顷),占总离田面积的65.39%。年度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9%。
干净的房舍、整洁的道路、垃圾集中清运、污水集中排放,好的环境改变了村民们的生活习惯,曾经脏乱差的农村变身为美丽家园。
长远发展 宜居乡村再升级
经过整齐的小平房,穿过干净整洁的休闲广场,错落有致的徽派城墙,青砖灰瓦、古朴典雅,改善了人居环境,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同时,促进了城市的建设发展,改变了过去脏乱差的状况,提升了乡村品位。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2018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种举措,稳步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治理。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整治应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此次改造的是三年内无拆迁计划的村子,改造之中也存在着阻力及村民的不理解,随着城市的扩大化建设,尤其在经开区城郊结合部的村子,村民们盼着可以拆迁住上楼房,然而,面对改善农民人居环境的行动正在实施,如何将城郊村子进行改造,着实给经开区出了一个难题。
强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效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切实增强了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农村人居环境的改造与拆迁,本就是为了公共利益、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适应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从长远来看,都是为了造福村民。
未来,处于郊区和城市圈内的农村地带要变成市区,然而,郊区居民城市化却是艰巨的任务。对此此次改革,经开区制定出台了《经开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经开区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经开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等工作方案,细化目标任务,层层压实责任,序时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各项工作。
全区实行区级领导包镇(街),区级部门包行政村,镇(街)领导干部包屯,村组干部包户,形成区、镇(街)、村三级383名干部包保包整治村屯3088户,同时建立了农户门前包卫生、包花草树木成活、包路面清扫等“三包”责任制。
明确部门分工,组合发力,由经开区农居办牵头负责综合协调,组织调度整治行动的各战线重点任务,推动各项工作的积极开展,同时,由街镇牵头,建设、市容、拆迁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在南北区设立了农村人居环境现场指挥部,驻扎村屯,全面统筹区域内整治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推进农村改厕,实施“九清、八乱”治理,农村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建设等各个具体任务,现场解决各类涉及的农民百姓问题和诉求,做到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条块结合、点面覆盖,形成了“指挥部吹哨,各部门报道”的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