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19年,从帕米尔高原到塔里木河畔,从吐鲁番盆地到伊犁河谷,工厂农田里、庭院巴扎里,处处都是精气神饱满、穿梭忙碌的身影。
放眼天山南北,城乡生活蒸蒸日上,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们走出家门打工创业,不同民族的亲戚间相互来往,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农牧民精神层面发生的变化,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话题。
文化生活乐陶陶
“要在富口袋的同时,加快富脑袋,让百姓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富足。”1月6日,自治区政协委员、阿克陶县布伦口乡党委书记李文娟告诉记者。
这些年,布伦口乡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富脑袋、丰内涵,不断提升农牧民精神风貌。组建群众文艺团队到各村表演文艺节目,在节假日和旅游旺季举行唱歌、跳舞、叼羊等文化体育活动,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农牧民走出家门。
“现在,村委会大院是大伙儿最爱去的地方。”说起乡村文化活动带给农牧民的变化,李文娟感慨颇深,“原来大家晚饭后就是门前屋后吹吹牛、打打牌,现在有了小广场,跳舞唱歌、看电影、打篮球,农牧民都愿意参与。”
“特别是农牧民自编自演的舞蹈、小品,特色美食、柯尔克孜刺绣比赛,让大家有了‘炫技’的舞台,增强了农牧民的成就感,对生活有了更高追求。”李文娟说。
“村居风貌好、人居环境好、乡村文化效果好,富有特色的安居房错落有致,笔直的柏油马路连接千家万户,农牧民群众脸上洋溢着微笑。”李文娟介绍,如今,布伦口乡辖区有风景、村组有文化、屋里显温馨,各村都有标准的活动室、文化室和卫生室。
妇女顶起半边天
眼前的克丽比古丽汗·哈迪尔妆容精致、优雅大方。
“现在农村女性大多形象靓丽,很多人有工作、有收入。”自治区人大代表、洛浦县杭桂镇托库孜喀拉村妇代会主任克丽比古丽汗·哈迪尔说,越来越多的农村女性走出家门,告别传统和封闭,展现出自信、阳光的风采。
“以前,扫院子、做饭、带孩子、养羊,农村妇女早已习惯这种周而复始一成不变的生活,一家人仅靠土地和丈夫在外打工挣钱生活。”克丽比古丽汗·哈迪尔说,由于对外界知之甚少,他们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变化在悄然发生。村里利用周一升国旗、农民夜校等载体,宣讲党的惠民政策,帮助村民转变观念,鼓励妇女走出去就业创业。一部分女性勇敢地走出家门就业,接触新鲜事物,眼界宽了、挣到钱了、心态开放了。通过这些优秀女性讲身边变化、说未来憧憬,又带动更多妇女走出家门,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实现人生价值。
随着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一大批企业、村办工厂、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出现。2019年,托库孜喀拉村374名妇女从自家小院走进工厂,从家庭主妇变成工人。
“我们村大多数有劳动能力的妇女已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克丽比古丽汗·哈迪尔说,走出去的农村女性愈发干练靓丽,她们守规矩、讲纪律,注重个人和家庭卫生,精神面貌好、增收信心足。”
克丽比古丽汗·哈迪尔还告诉记者一个变化:“现在村村都有美容美发屋,有些看到商机的农村女性开始做化妆品代理,丈夫帮忙送货,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民族团结情更浓
说到民族团结,驻村已是第4个年头的自治区人大代表,泽普县水利局局长、泽普县古勒巴格乡阿瓦提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艾合买提·艾海提一脸自豪:“泽普县的民族团结工作有光荣传统和深厚基础,1987年,泽普县就被命名为‘自治区民族团结模范县’;1994年,又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模范县’。”
近年来,阿瓦提村坚持把党员干部与群众结亲作为最直接、最管用、最有效的群众工作方法,通过一次次入村住户、一次次交流互动,不同民族的干部群众加深了相互了解,消除了误解隔阂,心贴得更近了,情变得更深了。一些平时听不到的“掏心窝子”话,老百姓也愿意打开心扉,向干部和盘托出了。
艾合买提·艾海提告诉记者:“阿瓦提村对群众困难诉求解决情况进行全面梳理,推行‘周清周结’工作措施,一批多年未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得到了解决。”
“如今,在阿瓦提村,民族团结像呼吸一样自然,像空气一样不可或缺。家家户户都有不同民族的结对亲戚,经常到家里住上几天。见面的时间多了,从‘干部住在亲戚家里’到‘干部住进亲戚心坎里’,感情越来越深,凝聚力越来越强。”艾合买提·艾海提说,“更显而易见的是,在相互交往中,老百姓的思想观念转变了、视野更宽了,许多过去认为不可能的事,都愿意去接纳、去尝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