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变”催生新产业 年关飘来药材香
虽已近年关,但近日笔者来到涪陵区大顺乡柏坪村,闻到的不是腊肉香,而是浓浓的药材香。大顺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陈徳明介绍说,眼下全乡4000亩金荞麦、前胡等中药材进入采收期,药农们预计增收1000万余元。
种药大户游显英说,让她将往年种大豆的地改种药材,并一口气流转200多亩建药材基地的那颗“定心丸”是,乡里结合“三变”改革,探索企业与农户的双赢模式,让她享受到良种繁育、技术支撑、以奖代补等实惠,今年预计纯收入超过10万元。
据了解,2018年以来,大顺乡党委、政府与重庆太极中药材种植开发有限公司共建中药材示范基地,采取两种模式带动村民一起发展。
第一种是“企业+合作社+村组集体+农户”模式。
具体来说,是在全乡11个村分别成立中药材股份合作社,村集体以山坪塘、道路、办公用房和管理服务入股占20%,农户以土地、劳动力等入股占80%。农户将土地托管给合作社种植,可获得土地保底分红和优先劳务收入。如果直接参与合作社经营和种植,可获得“免费种苗+技术服务+种植收入+入股分红”的实惠。
目前,乡里为每个专业合作社注入25万元储备金,每户种植3亩以上可获得价值200元的生产资料补助,并投入农综、国土等项目资金8300万元,为新兴村、兴农村等村进行土地综合整治项目1.65万余亩。
第二种是“企业+村组集体+种植基地”模式,主要在天宝寺村进行试点。
太极集团按“定职责、定分红、定机制”的方式,将该村二组部分经营效益低的土地和闲置地集中起来,建起占地400亩的中药材种植、良种繁育试验示范基地。公司将种植成本扣除后,将利润的12%进行二次分红,其中村、组集体各占1%,农户占9%,帮助贫困户、低保户等的扶贫对象基金占1%。
这一模式不仅盘活了61户农户的400亩徒弟,还使他们实现保底分红16万元、二次分红3万元和务工收入35万元,人均增收3000元左右,其中贫困户9户。
“大家看看,经过技术员现场测量,游显英家种植的金荞麦每亩产量达2500斤,按收购价1元/斤计算,200亩收益还是很可观的!”当天,趁着天气晴好,大顺乡药材采挖现场会在游显英的基地举行,陈徳明向前来参观的村民代表说道。
面对丰收和好行情,游显英高兴地对笔者说:“采挖是中药材种植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最费时费力的环节。尤其说金荞麦,需要把深埋地下五六十公分的药材挖出来,我们聘请了附近村民按80元/天的工钱帮忙采挖。”她算了一下,除去成本,预计今年的纯收入10万余元。
重庆太极中药材种植开发有限公司大顺乡基地金荞麦产品经理邹建表示,2018年公司在大顺乡发展了前胡、金荞麦、厚朴、四季青等4种中药材。目前,4000亩金荞麦和前胡正在陆续采收,他们按照前胡每公斤5元、金荞麦每公斤两元的收购合同进行集中收购。今年,他们将继续为种药户免费提供种子等生产物资,并加强技术指导。
“乡里对收购大户还给予了每吨100元的运费补贴。”大顺乡党委书记潘登锡说,介绍说,目前,全乡3890余户农户参与药材种植,其中贫困户324户,像游显英这样的种植大户就有25个。全乡已采挖中药材1000余亩,产量1000余吨。其中金荞麦亩产1100公斤、前胡600公斤,仅此一项全乡药农将实现增收1000万元以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