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战役”中的爱心“红帐篷”
来源: | 作者:中国农民网
  
  中国农民网浙江余姚讯  导语: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当新冠肺炎疫情来临时,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曲爱的赞歌。在这个依旧寒冷的初春,浙江省余姚市城乡各地却处处涌动着暖流,"红色帐篷"便是这个非常时期撑起的其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帐篷"精神,亦将代代相传。
 
  (一)广场有个红帐篷
  2月10日一大早,在余姚市阳明街道姚驾桥社区卫生服务站,前来服务站测量体温的村民惊奇地发现,服务站门口的小广场上,多了一个大大的红帐篷,里面堆满大米、食用油、矿泉水、方便面等家庭生活物资,过往村民可以根据自己家庭需要免费领取,无人监督,全靠自觉。
 

以上图为2月14日,市佳曼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垚垚(新余姚人)委托员工送来的第三批物资。


以上图为2月14日,市佳曼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垚垚(新余姚人)委托员工送来的第三批物资。
 
  原来,这是姚驾桥村村民周文武、朱维芳夫妇的善举。他们考虑到疫情防控期间,村民出门不易,生活不便,就花费2248元,采购了一批生活物资,免费让村民领取。他们在广场上搭设了这个红色帐篷,采用无人值守方式,让村民取用。
  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一天下来,红帐篷里的物资不仅没有被"哄抢",反而多了不少东西,如口罩、消毒液、水果、八宝粥等,还有一张字条:建议给村里的老弱病残。
 
  (二)爱心迅速在发酵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期,小小"红帐篷"在当地传递着别样的温暖。随着媒体和自媒体的介入,"红帐篷"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网友纷纷为周文武夫妇的善举点赞,也希望"红帐篷"爱心之举继续传承。
 

以上图为2月17日,村民魏海滨委托超市老板送来的第四批物资。
 
  2月11日是个下雨天。早上7点30分,前来姚驾桥社区卫生服务站值班的朱鸿泰医生发现,红帐篷里各种生活物资又码得整整齐齐,牛奶、面条、食用油、洗手液、卫生纸等日常生活用品满满当当。为防物资被雨水打湿,所有物资底部都放上了托盘,帐篷四周也用蓝色防雨布包扎得严严实实。
  原来,这批生活物资是余姚市佳都电器厂负责人刘燕燕托朋友采购并送来的。
  根据热心村民的建议,此前,村委会已把周文武夫妇采购的生活物资逐户分发给全村24位九旬老人。
 
  (三)爱心接力在继续
  此后多日,这个"红帐篷"点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爱心潮,每天都有不留名的好心人送来的紧缺生活物资。
  2月14日上午9时,一个小伙子把满满一车日常生活用品整整齐齐摆放到帐篷里,然后开车悄然离去。
  原来,这批物资是余姚市佳曼日用品有限公司送来的。该公司是一家专业制造各类喷雾器、日化包装等塑料制品的企业,其生产的喷雾器和消毒液属于疫情防控重要物资,在这次抗击疫情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该公司当天送到"红帐篷"的这批生活物资价值达7700多元。此前该公司已给当地各村捐赠了价值10多万元的生活物资,另向余姚市慈善总会阳明街道分会累计捐款38500多元。
  余姚是我第二故乡。作为新余姚人,看到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心里特别着急,我只是尽了点自己的微薄之力,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早日战胜疫情。"该公司董事长曾垚垚说。
  余姚市阳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袁文庆动情地说:"当疫情来袭,外来创业青年能如此慷慨为我们余姚抗击疫情奉献爱心,实属难得。
 
  (四)特殊快递寄深情

2月26日,村民和学生在红帐篷下接受见证者朱医生讲述爱心故事,接受爱心教育。


2月16日,作者收到国家一级书法师邓德泉先生从海口顺丰快递过来的书画作品,助力“红帐篷”爱心行动,


2月27日,作者将国家一级书法师邓德泉先生所书“红色帐篷暖人心,爱心接力战疫情”书画作品赠予姚驾桥村委会收藏。
 
  2月16日上午,一份从海南"飞"来的特殊快递到了朱鸿泰医生的手上,原来是两幅手书字画,一幅是对联:"红色帐篷暖人心,爱心接力战疫情",另一幅是题为《赞余姚精神》的诗词:"庚子初春遇新冠,红色帐篷树典范;疫魔奈何我华夏,余姚崇德尽贤达。
  原来,这是国家一级书法师、知名书画家邓德泉老师寄来的。他对余姚"四大先贤"之一的王阳明先生一直非常崇拜仰慕,尤其对"阳明龙场悟道"、"平定宁王叛乱"、"心学大成"等故事如数家珍。
  他得知余姚"红帐篷"爱心接力故事后表示,虽然彼此相隔遥远,但我们共同抗疫的心在一起。于是,远在海口的邓德泉先生连夜泼墨书写了几幅字画,次日一早便通过快递寄出。目前,该字画已由姚驾桥村委会收藏。
 
  (五)"帐篷"精神在传扬

 
2月17日上午10时许,"红帐篷"爱心点又驶来一辆载货面包车,两位师傅一会儿就把满满一车生活物资堆放到红帐篷里。原来,这车生活物资是村民魏海滨网上下单,向当地超市购买并送到爱心点的。
 
  据悉,在这个不同寻常的春节里,34岁的魏海滨一直在做志愿者,他每天都会抽出时间到10多公里的市区的卡点值守,为居民检查登记、测量体温,帮助小区行动不便的居民运送生活物资。他获知姚驾桥村的"红帐篷"网红爱心点后,深受感动。他想,虽然自己能力有限,但在非常时期也想为村民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于是他果断在网上下单,购买了这批物资并送到红帐篷爱心点。
  据了解,姚驾桥村"红帐篷"爱心点自2月10日设立,到17日,累计收到社会各界爱心人士送来的价值3万余元各类生活物资。该村村委会继续按村民建议,协助爱心人士把生活用品优先发放给特殊人群,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捐赠去向明细单。
 
  (六)九旬老妤送锦旗
  疫情稍解,2月22日上午,"红帐篷"爱心点来了3位相互搀扶的耄耋老人,手里拿着一面写有"红色帐篷聚爱心,润物无声暖人心"的锦旗,说要送给"红帐篷"爱心点捐赠物资的好心人。让老人们有点失望的是,当天并未有捐赠者在现场出现,老人们只好把锦旗交给卫生服务站朱医生代收。
 
  为"红帐篷"下的爱心接力送锦旗
 
  这3位老人来自相邻的应巷桥自然村,领头的是95岁的倪琴文老人,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她说出了送锦旗的原因。原来,2月10日傍晚,独居的倪琴文老人意外收到了一个小伙子送来的大米、牛奶、食用油,便打听这是怎么回事。老人明白了事情原委后,在感动之余,特意托人制作了一面锦旗。2月22日,趁着天气晴好,她便招呼同村另两位同样收到爱心物资的老人,结伴到"红帐篷"爱心点,想当面感谢这些好心人。临走时老人再三嘱咐,一定要把锦旗交给那些好心人,祝好人一生平安!老人们的最大心愿是,疫情能早点过去,让武汉人民、全国人民都过上正常、平安、幸福的生活!
  姚驾桥村委会民政专干魏建苗告诉笔者,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这顶赋有特殊意义的红帐篷,见证了一幕幕感人的故事,谱写了一曲曲邻里守望爱的赞歌。"红帐篷"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反响。2月20日、21日,中宣部刊物《半月谈》杂志也在其微信公众号和官方微博为余姚"网红红帐篷"爱心接力行动两度发声点赞,点击量达到100多万;2月27日,新华社则以《浙江余姚:"红帐篷"下的爱心接力》为题播发了通稿。
  近日,姚驾桥村委会已将红帐篷永久性收藏,并专门辟出一个场所进行放置,今后作为爱心教育的一个重要宣传载体。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