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农民网!
郏县探索“3+1”模式 构建防贫长效机制
来源: | 作者:人民网
  贫困老人在幸福院
  5月6日,笔者从郏县县委办获悉,今年以来,郏县坚持把攻坚特殊困难群体和防返贫、防新致贫作为重中之重,大力推进农村幸福院建设、贫困重度残疾人托养、“分散供养五保+邻里照护”和“防贫保”的“3+1”模式,精准帮扶,对逐步构建全方位、立体型的防贫长效机制进行了有益探索。
  为解决农村留守、孤寡老人日间照料和精神慰藉问题,该县采取“县里补一点、乡里配一点、村里投一点、群众集一点、社会捐一点”的方式建立幸福院,为每个幸福院配齐休息室、娱乐室、阅览室、活动室、配餐室、餐厅等“五室一厅”。由县民政部门为每个幸福院设置一个服务岗位,并与当地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共同负责幸福院的日常管理。卫健、人社、文化、妇联等部门联合参与,共同为幸福院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情感交流、文体娱乐、精神慰藉等专业化养老服务。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农村幸福院73家,安置“三无”贫困和空巢独居农村老人1800余人。
  为解决贫困重度残疾人及其家庭精准脱贫的现实需要和迫切愿望,真正实现“托养一个人、解放一群人、脱贫一家人”工作目标,该县充分利用现有养老机构、残疾人服务机构等资源,探索建立集中托养模式。目前,已确定医疗服务机构1个,提供康养床位215个;确定专业化照护机构1个,为贫困残疾人提供理发、洗澡等服务1200余人次。
  贫困重度残疾人在康养机构做康复训练
  发展“照料服务”,确保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生活有人照应、生病有人看护、困难有人解决”。由民政部门牵头做好特困人员生活自理能力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生活自理能力认定类别和照料服务标准。在充分尊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本人意见基础上,优先就近选择低保、低收入和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员作为照料服务人,并由各乡(镇、街道)与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人统一签订三方委托协议,明确各方权利义务。
  实施“防贫保”项目,筑牢防贫“拦水坝”。采取“政府+保险”的方式,与人保财险公司合作,以当年国家现行扶贫标准的1.5倍设置防贫预警线,聚焦因病、因学、因灾、因重大变故等致贫返贫关键因素,将建档立卡贫困户、收入不高不稳的脱贫户等纳入保障范围,实施“防贫保”。
  构筑严密监测网。教育、卫健等部门自上而下监控,通过数据对比群众教育、医疗支出,及时发现临贫人员;乡、村两级定期自下而上动态排查,汇总上报;农户根据自身情况随时申报,横纵监测确保信息收集及时。
  截至目前,郏县已投入县财政资金250万元,保险公司将投保资金放大至1.2倍,把全县50万农村人口的10%约5万人纳入“防贫保”保险范围,不足部分由县财政承担。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1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