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农民网!
“郭小麦”麦田问诊
来源: | 作者:人民网






  河南修武县,25万亩小麦正杨花。
  车直接开到了地头。脚一沾地,全国劳模、小麦专家郭天财眼里再无其他。三两步进了麦地,弯腰搂过几株麦子,上下细瞧。
  “郭老师,你来啦。快看看今年麦咋样?”聚龙粮食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具才赶忙迎了上来。修武县是郭天财多年联系点,当地农民没有不认识他的。在河南,只要有麦田的地方郭天财基本都去过,他还有个响亮的外号——“郭小麦”。
  “还不赖,赤霉病防了吗?”郭天财没抬头。“防了,不敢忘。”
  “啥时候追的肥?”“三月份,你教导的‘氮肥后移’,我记着嘞。”
  “个头有点高。”说着,郭天财矮身,消失在了麦田里。再起来,手里多了把卷尺,“80公分,起身太快,后期得防倒伏。你这合作社贫困户不少,可不敢大意。”
  立夏麦挑旗。眼下正是小麦扬花灌浆期,病害多发。郭天财四处奔走,十八个省辖市跑了十三个。“疫情冲击,务工受影响,地里收成再不好,一些老乡怕要返贫。”
  前一天,郭天财刚从南阳返回。豫南地区发现条锈病,他在几个地市辗转数日,指导当地群众防治条锈病。群众们编了个顺口溜,说:“防疫就听钟南山,种麦就听‘郭小麦’。”
  回到郑州,郭天财放心不下修武这边推广的新品种,风尘仆仆又赶了过来。“手里摸着麦穗,心里才踏实。”
  说话间,贫困户王新成赶来了。“听说‘郭小麦’来了,快给俺家麦号号脉。”
  老王今年70岁,家里四口人。自己和爱人有长期慢性病,儿子患智力障碍,孙子上中学,属于低保贫困户。2019年,靠着产业带动脱了贫。全家收入2万多元,13000多元来自于7亩多地种粮收益。因此,老王对这麦子看得比啥都“金贵”。
  家里缺劳力,老王把地都交给合作社托管。贫困社员有优惠:农药、种子、化肥底价供应,耙地、拌种、收割等服务费一律优惠10元,算下来比自己种还划算。一开始托管,老王并不放心,直到遇到了来给社员免费讲课的“郭小麦”。
  “打眼一看、手一摸,麦子缺啥、咋长,说得清清楚楚,俺服气。有这大专家指导,不愁收成。”老王说。去年合作社种郭天财推荐的优质强筋小麦,亩产最高800多公斤,价格还比普通小麦高1毛多。
  “咋样?”来到自家地里,老王迫不及待地问。
  “不赖,后期别大意,准保丰收。”郭天财看得依旧很仔细。
  “也能打800公斤?”
  “风调雨顺,管理到位,亩产750公斤有把握,超800公斤有希望。”郭天财笑着说。
  “‘郭小麦’说的话不能假,俺就等着收麦啦。”老王也笑了。
  “一家一户,好品种、好技术不好推广,教会合作社、种粮大户,让他们带着困难户,这才能保证贫困户从土地上得到稳定收益。”郭天财说。
  一边走一边看,“郭小麦”不知道看了几家麦子。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要落山,绿油油的麦田染成了一片金黄。
  临上车前,郭天财指着不远处一片有些倒伏的麦子,叮嘱王具才:“浇地一定注意,有风就停,不然麦子倒了就晚了。”
  坐上车,郭天财开始跟助手商量,明天去驻马店西平县,看看那里的条锈病防治咋样了。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1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