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山区是指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上游的秦岭大巴山及其毗邻的地区,地跨甘、陕、川、渝、豫、鄂六省区,其主体位于陕南地区。秦巴山区群山毗连,丛峦叠嶂,沟壑山谷复杂多变,是长江上游地区一个重要的生态屏障,这里因物产丰富、风景如画而闻名,也因交通不便、物流不畅成为贫困、落后的代名词。
在“两山理论”的指引下,山区有何新变化?发展方式如何转?群众如何奔小康?记者带着好奇,在7月下旬汛期多雨时节,走进地处秦巴腹地的商洛、安康等地,看山区变化、听群众心声,感受他们撸起袖子奔小康的火热激情。
“山清水秀、物富民丰、文明幸福是小康”
7月22日清晨,雨后的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内薄雾轻绕、鸟鸣山幽、流水潺潺,宛若仙境。记者走进森林公园林密水清的羚牛谷,详听柞水县文旅局孟如意绘声绘色讲述习近平总书记今年4月20日来考察牛背梁生态保护他做讲解员时的情景。
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而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所处的牛背梁是秦岭山脉东段最高峰,是我国黄河、长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这里孕育了最丰富的的生态环境和珍稀濒危动植物。至今,孟如意对习近平总书记要他们保护好“牛背梁”的谆谆嘱托记忆犹新。他介绍,如今周边农民依托生态资源干起了休闲旅游业,谁家的环境好游客就多收益就好,大家都意识到生态保护与经济收益息息相关,环境与经济发展也步入良性循环。“山清水秀、物富民丰、文明幸福就是小康”孟如意说。
“过去,这里是柞水县最偏远贫困的山村,如今是国内乡村旅游、户外运动的的打卡地,去年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记者漫步在牛背梁脚下朱家湾村依托老旧农房打造的“终南山寨”,一边欣赏着沿途的民俗表演一边听景区负责人霍国博介绍说。
常年在外打工的红岩寺村村民杨传红去年初返乡创业,投资2万元在“终南山寨”开了一家铁板豆腐坊。由于味道好、种类多,他把小店经营成了景区里的网红,去年收入超过8万元。在杨传红看来,小康生活除了每天豆腐坊里的麻、辣、鲜、香,更有自己能体味到的甜蜜。霍国博告诉记者,景区为安置周边村民提供了500多个工作岗位,越来越多的周边村民靠着绿水青山端起了“金饭碗”。
与杨传红一样感觉日子越过越甜蜜的还有朱家湾村二组的柳太青一家。柳太青借着乡村旅游的东风,申请到了5万元贴息贷款和8000元创业基金,建起了“双艳农家”办民宿,自此两口子不仅不再外出打工,而且收入还颇丰,家里的笑声也越来越多。
这个暑假里,两个女儿艳艳和双双特别忙碌,除了要完成自己的学业,还要抽时间帮助爸爸妈妈照料“双艳农家”的生意。在读师范的姐姐艳艳眼里,父母摆脱了繁重的体力劳动,家里生活越来越幸福,全家人健健康康生活在一起就是小康。
“我们的茶山就是金山银山”
站在平利县蒋家坪村茶山的高处放眼四望,满眼翠绿的2400余亩茶园错落有致,来茶山采摘休闲的游客络绎不绝,一座座茶山在村民眼里就是一座座“金山”。
蒋家坪村是平利县8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全村394户1216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99户541人。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蒋家坪村充分利用生态资源大力发展茶饮产业。不仅引进的女娲凤凰茶业建起了标准化茶叶加工厂,还培育茶叶合作社2家,全村实现了“人均一亩茶,户均增收一万元”的目标。
2019年,蒋家坪村197户532人脱贫摘帽,村集体依托“游茶山、品香茗、居民宿”的茶乡旅游,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村民们都说:“我们的茶山就是金山银山。”
秦巴山区是国家集中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地区,这里沟深路远交通不便,是造成长期贫困的最主要原因。蒋家坪村的经验充分说明偏远山区要依托优势资源发展产业。
最近,镇安县丰收村村民朱西明和其他村民一样乐滋滋,眼看着20亩核桃、板栗要丰收,“再过个把月,俺家饭店接待不完的游客够忙活的!”
丰收村位于镇安县城南16公里的磨石沟,虽名为“丰收”以前却是个烂沟沟。全村608户村民散居在12公里长的山沟里,地少林多、交通不便,长期制约丰收村的发展。2015年以前,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77户882人。
近几年,丰收村抓住国家级旅游扶贫试点村和美丽乡村建设机遇,依托青山绿水的自然资源,不仅拓宽硬化道路、栽植绿植花卉、改造老旧民居、建成农家客栈,而且成立旅游公司搞起采摘体验园、开农产品加工作坊,如今村里的旅游产业初步形成,全村已实现稳定脱贫269户856人,旅游及相关产业带动500余人就业,村民都说昔日的烂沟沟变成了“童话磨石沟”。
在煤矿上干近30年临时工的朱西明看到了家乡的变化,2015年回到村里,因家门前有一棵百年银杏树,就开办起白果树农家乐。凭借着村里的满山的核桃、板栗,加上拿手的炒腊肉、炖土鸡,每年轻轻松松收入十几万元。
“现在都富裕了,大伙精神面貌都改变了,见了外面来的客人都笑脸相迎、热情接待。”如今女儿在西安工作,儿子一家在县城生活,孩子们都忙工作,偶尔能回家来看看、吃一顿饭,朱西明老两口就觉得幸福满满。
“生态搬迁、家门口就业开启新生活”
7月21日,在山阳县高坝店镇富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培训教室里,来自南京六合区人社局的老师正在给近百位学员进行为期十天的家政服务培训。
富桥社区是山阳县原高坝街社区桥耳沟五个组和迎宾大道安置点合并而成,取乔迁,安康、和睦、富足之意。2018年建成后安置异地扶贫搬迁714户3027人。
居住在富桥社区的熊保荣是参加培训的学员之一。“我们家去年从山里的老房子里搬进社区,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熊保荣提起在富桥社区的新家,她显得十分兴奋。“搬下山算是开始了新生活!婆婆看病出门就有社区门诊,孩子上学来回走路只要十分钟。参加培训学会一技之长就能在家门口就业,生活就无忧了。”
山阳县地处秦岭南麓,受三山夹两川的地理条件限制,加之山体松散地质灾害常发,是陕西省深度贫困县。为了让大山深处的群众远离灾害、摆脱贫困,更好地保护生态,陕西省从2012年开始对陕南秦巴山区腹地村民陆续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近年来,仅山阳县就有超5.27万贫困人口告别大山深处的危房,搬进了移民搬迁安置小区。
在距富桥社区几公里远的金鸡扶贫产业园,是山阳县为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专门引进落地的产业项目园区。走进产业园,一派忙碌的生产景象。金鸡扶贫产业园可直接提供就业岗位600余个,解决贫困人口就业400余人,并带动附近村村民就业、发展配套型产业。
目前,山阳县104个移民搬迁安置点已建成运营8个产业园区、32家社区工厂、11家扶贫车间、95家就业扶贫基地,共带动就业6519人,吸纳贫困劳动力2344人,吸纳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1632人。
同熊保荣们经历不同却同样家门口就业的杨先飞,更是靠自己的勤劳的双手闯出了自己的小康生活。
“当保安学不到技术就回来了。”在广东打工6年的杨先飞2010年回到陕西石泉县饶峰镇胜利村,在本村的子午道旅游专业合作社就业。
十年时间,凭着好学肯干能吃苦,学电工学水工、管场务,杨先飞很快成长为合作社的技术骨干。2016年他被合作社提拔为场务部场长,负责合作社开办的占地118亩的饶峰驿站文旅项目的水电、后勤管理。他现在月工资4600元,加上土地流转收入和每年合作社分红,家里年收入近十万元。
“大儿子10岁、小儿子刚两岁,都由妻子在家照顾,家里盖了新房,老人有医保,开销还不算大。”杨先飞对现在的生活很知足,他最大心愿“要在城里买上学区房,让两个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下一篇:黎川村镇扮靓环境迎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