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施”语⑮||“月经贫困”提出了一个好问题
一个特殊的话题,最近冲上了热搜。起因是两方网友的对话,针对网上一款100片售价21.99元的散装卫生巾,有网友提问:“这么便宜的三无产品也敢用?用在私处的也敢乱买?”而两位买家对此的回答是,“生活难”,“我有难处”。
不要怪提问者“何不食肉糜”,因为生活的“难”确实超过了很多人的想象。这不只是指贫困的深度,更是其广度。在不少人的概念中,贫困指代的更多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困顿,从来不知道还有更多隐蔽的、难以启齿的“贫”与“困”。这既囿于其自身的经历,也和这一话题本身的特质相关。此次,公众对于“散装卫生巾”的讨论,将长期被忽视的“月经贫困”问题抛到了大众眼前。
对于贫困,不同生活背景的人们会有不同理解。在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注解中,贫穷是买不起一件亚麻衬衫。而对于很多遭受贫困的女性来说,答案则更加直抵人心。女性在生理期,因难以获得健康充足的卫生用品而造成的生活困难,比很多人的想象还要难。
在不少网友看来,品牌卫生巾其实并不贵,一个月的花费基本在三十元左右。与此相比,散装卫生巾在运输过程中容易被污染,从而可能导致使用者出现妇科炎症等疾病,其实并不划算。但事实上,对许多低收入人群而言,这依然是一笔“性价比低”的大花销。他们并不是掏不起购买品牌卫生巾的钱,但是相比之下,其生活中一定还有更重要、更必须、更值得的开支,这既是观念的问题,更是经济条件下的“理性”选择。这也是散装卫生巾在三线城市、农村边远地区更受青睐的部分原因。
而事实上,能够购买散装卫生巾,这其实已经是一种相对“不错”的生活了。回过头去看,十年前在中国很多地区还有大量女性不知道卫生巾为何物。全球范围内,“月经贫困”也一直是困扰女性生活与发展的一个难题。在一些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现在还有许多女性会使用诸如破旧布料、报纸甚至是干树叶、草、沙子等材料来应对生理期。即使在发达国家,问题同样严峻,据2019年英国相关数据显示,该国有约13.7万名女性曾被买不起生理期卫生用品的问题所困扰。
在这些地区,“月经贫困”带来的不只是疾病的问题和生活的不方便。有人曾经做过一笔计算,一个女性一生中大概有2500多天处于经期,要使用约一万片卫生巾。若因为贫困无力负担这开支,碍于自尊,很多女孩们只好选择放弃上学或是工作。这意味着她们的一生中有七年的时间可能无法正常学习或工作,如此也就更加无力摆脱贫困,陷入发展的恶性循环。
近年来,很多公益组织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开展了诸多相关的扶贫工作。也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将此搬上了荧幕。印度电影《印度合伙人》就是一部根据真实事迹改编的现实作品,电影的主人公拉克希米,为了让太太用上健康的卫生巾,冲破各种阻力设计并制造出了能生产便宜卫生巾的机器,还让村里的女人学习制作卫生巾。不仅让她们以此获得了收入,还拥有了健康且负担得起的卫生用品,更对印度农村的经期卫生观念带来了变革。只有当这个话题更多地被人们所看见、所讨论、所关注,才有了更好地改变的可能。
此次这一话题能够“意外”冲上热搜,无疑是一个进步。一方面人们开始逐渐打破对于月经问题的忌讳及羞耻感,以更科学和开放的姿态来关注女性的生理健康;另一方面,也说明当下我们对于贫困问题的关注,更深入、更细致、更人性化。“月经贫困”其实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好问题,在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之后,我们的减贫工作还要如何推进?扶贫的视角如何拓展?脱贫的长度如何延伸?无论是亚麻衬衣也好,卫生巾也罢,这既是一个生活质量问题,也是人们的生活尊严问题,更是发展能力的问题。
今年是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绝对贫困问题将得到全面解决。但是,相对贫困的问题会永远存在,未来我们可能还会面对更多类似“月经贫困”这样的提问和挑战。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发展不足的产物,更是发展的结果。推动它的“被解决”,也正是 “后扶贫”时代的应有之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