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一份农田杂草防控秘籍,请查收
来源: | 作者:中国农网
  杂草同害虫一样,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大敌。近年来,我国杂草发生危害日益加重,抗药性显著上升,给农业持续增产、农产品质量提升、生态环境安全带来威胁和挑战,也成为农药减量的重点和难点。
  近日,全国农技中心联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江中下游水稻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组等,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全国农田杂草监测与防控技术培训班。本次培训以水稻、小麦、玉米田杂草监测调查与科学防控为重点,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国线上共有4.41万人次参加。培训当天上午,在萧山区戴村镇的100亩稻田杂草绿色防控及除草剂减施技术集成示范田里,播喷同步和插喷同步除草、北斗导航机械除草、生物降解地膜覆盖、抗药性杂草防除等最新技术和产品的演示“你方唱罢我登场”。共有4个专题示范区、20多家农药企业的40多个除草剂产品参与,可谓是“群英荟萃”。
  稻田:防早防小、“封杀”结合
  当前,长江中下游稻区直播稻田抗药性杂草种类多、分布广、抗性水平高且危害严重。面对这一现状,湖南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刘都才开出“药方”:首先应强化田间草情监测,实现精准用药指导。通过监测,明确区域性杂草群落和优势杂草种类,并形成抗性地图。还要加强早期治理,推广土壤封闭和茎叶处理相结合的“封杀”除草模式。可总结为“打早不打晚、打小不打大、必须用封闭。”早期防治的意义在于,不仅可以更加灵活地选择不同作用机理的除草剂,还有助于保护作物的产量潜能。刘都才告诉记者,“稻田杂草有两个萌发高峰,稗草和千金子等禾本科杂草,在水稻播种后5-10天内进入第一个萌发高峰,莎草、阔叶草等在播后15-20天进入第二个萌发高峰。所以在水稻播后2-4天对其进行封闭处理,可以有效减少杂草基数,减轻后期茎叶处理的压力。”
  “此外,要坚持综合防控与化学除草相结合,形成绿色控草技术模式。”刘都才说,这是为了大力推广非化学防控措施,改变当前过分依赖除草剂的现状。比如,可以采取农艺与除草剂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改变栽培方式降低杂草发生量。也可将稻田杂草绿色防控与除草剂减量技术相结合,比如使用纸膜覆盖控草、生态控草、播喷同步施药等最新技术,杂草防效可达95%以上,除草剂减量30%。此外,“北斗导航精准对行机械除草是新兴的绿色控草技术,但是数据的采集与处理等方面有待完善。”浙江省植保检疫与农药管理总站姚晓明科长补充道。
  玉米田:精准选药、适时用药
  当前,玉米田杂草危害严重。2019年,玉米杂草发生面积4.07亿亩次,防治4.47亿亩次,挽回产量损失922.2万吨,仍损失玉米143.9万吨。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李香菊根据多年研究结果指出,要想有效防除玉米田杂草,首先要精准选药。用除草效果理想、对作物安全、环境友好、成本相对低廉的除草剂取代高风险药剂,还要与其他低风险除草剂混用,降低高风险除草剂单位面积的投入。其次,要适时用药。以监测为基础,根据土壤、气象、草龄等因素确定施药时机。最后,要对靶喷药,改进和优化药械,提高除草剂利用率。
  在防治玉米田杂草上,莠去津是用量最大的除草剂品种之一,占玉米田除草剂使用总量(折百量)的三分之一。特别是在东北地区,土壤中莠去津残留超标现象普遍。
  “因此,面对众多的除草剂品种,莠去津减量是关键。”李香菊强调,应筛选、推广莠去津的替代品种。玉米种植结构需要调整的地区、田块,应使用目前已登记的,且适合当地草相、土壤、气候条件,土壤残留期短、不影响后茬作物生长的除草剂品种。比如土壤处理宜用乙草胺、异丙甲草胺、异丙草胺等防除禾本科杂草,选用唑嘧磺草胺、噻吩磺隆、异恶唑草酮等防除阔叶杂草。如果必须使用莠去津防治阔叶杂草,则应将其用量控制在每亩38克有效成分以下。在田间应用时,各地应根据玉米种植期间的土壤墒情和气候条件选择处理方式,并依据田间杂草种群组成,合理使用除草剂,扩大杀草谱。辽宁省绿色农业技术中心孙慕君研究员补充说,经田间试验,使用乙草胺和唑嘧磺草胺替代莠去津,且土壤封闭处理,不仅对稗草、野黍、苘麻除草效果好,还大幅减少了土壤中莠去津的残留量。
  麦田:精准施策 减量用药
  杂草的分布、群落构成、危害程度等与耕作方式、轮作制度、用药历史等密切相关。黄淮海冬小麦区原以阔叶杂草为优势杂草,现逐渐演变为单、双子叶杂草混合发生,节节麦、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发生区域越来越大,危害程度逐年加重。
  面对这一现状,该如何科学使用麦田除草剂呢?据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药效审评处副处长李贤宾介绍,目前我国麦田登记的除草剂产品共有1320个,防除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的药剂各有特色,可根据田间杂草种类,选择杀草谱适宜的药剂。
  记者了解到,小麦田药害主要由当茬除草剂的不合理使用、前茬除草剂在土壤的残留造成。“只有选择合适的药剂、采用正确的施药方法、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除草剂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并保证作物安全,反之则会对作物产生药害。”李香菊说,可冬前减量施药并且早用药,延长小麦田除草剂施药与后茬作物的安全间隔;通过合理混用、添加助剂等手段,减少使用容易产生药害的除草剂;还可使用“对靶”喷雾机械,使药液只喷施在“靶标”杂草表面,达到除草剂减量,避免产生药害的目的。
  “一个中心、三个主抓”:应对挑战的“关键法宝”
  当前,我国农田杂草监测调查与科学防控,还面临诸多挑战:轻简化栽培方式的推广普及;单一使用化学除草的防控方式;节节麦、杂草稻等恶性杂草缺乏有效的防控药剂;杂草抗药性快速上升等。为更好地解决这些难题,全国农技中心以建设现代农田杂草科学防控技术体系,倡导绿色防控杂草,有效减少除草剂使用量为中心。“农田杂草科学防除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多学科协调配合,产、学、研、推的共同努力。”全国农技中心农药药械处副处长张帅说,落实到具体工作上,中心将继续开展农田杂草发生危害监测和抗药性监测。工作重心有的放矢:主抓粮食作物,兼顾油料与经济作物;主抓优势杂草,兼顾一般杂草;主抓“封杀”控草,兼顾苗后补防。
  全国农技中心首席专家王凤乐在会议总结时表示,要加强农田杂草发生危害及抗药性监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田杂草普查,构建农田杂草抗药性监测平台,科学评估杂草抗药性风险。还要加强农田杂草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强化绿色控草技术试验示范,因地制宜推广绿色控草技术,减少使用化学除草剂。同时加强农田杂草防控技术集成示范。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对作物安全的环保型除草剂及配套应用技术,构建综合农田杂草科学防控技术体系。最后,加强除草剂安全使用技术培训。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指导广大农业经营者掌握新型除草剂使用技术,减少药害事故发生。
  图为技术人员在演示机械移栽稻田除草技术。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