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骄阳似火。在湖南省衡阳市蒸湘区雨母山镇临江村的蔬菜大棚里,南非冰草郁郁葱葱,樟树港辣椒挂满枝头,长寿菜、芝麻菜长势喜人。
“我这里现在樟树港辣椒都快供应不上了,很多地方都在增加订单,下半年我们还将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惠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罗波高兴地指着大棚的一片蔬菜介绍。
80后的罗波是湖南浏阳人,2013年由蒸湘区搭桥引线,来到了雨母山镇临江村创办农业实体。在蒸湘区党委政府和雨母山镇党委政府的鼎力支持和帮助下,从最初流转的50亩地到现在的700亩地,主要从事无土栽培及培训和紫贝、天葵、长寿菜、芝麻菜等10余种特色蔬菜,产品远销广东、深圳和市内各大超市。谈及产业以及下一步发展打算,这个个子不高,皮肤黝黑的汉子侃侃而谈,眼里露出自信、坚定的目光。
今年,他还与当地贫困户左柏生一起开始发展甲鱼养殖、桑葚、水蜜桃种植等特色产业,在他的带领下,临江村现有120户村民致富,帮助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26人。罗波被评为“全国‘双带’农村致富青年先进个人”“蒸湘区五四青年奖章集体”“蒸湘区好青年荣誉”等。
象罗波这样的创业者,是雨母山镇“筑巢引凤”实施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雨母山镇将乡村人才振兴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整镇提升的第一资源,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在聚才、育才、留才上抓实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人才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推动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人才是振兴乡村的前提。如何吸引人才进来,留得住,发展得起来?近年来,蒸湘区建立湘籍企业家库、专家库,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区委书记周法清多次在重大活动中介绍蒸湘、推介雨母,吸引更多的人才回家乡兴业发展。
烈日下,龙兴湖面上波光粼粼,不远处荷花盛开。湖中心有一处绿岛,用一座白色的石桥相连。这里如今是很多游客前来打卡的“网红”点。而建设这里的不是别人,而是幸福村的村民罗远才等5名党员。罗远才在外经商办厂多年,这几年回来越发感受到家乡的变化。
“家里的环境是很明显的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罗远才感叹,环山公路建起来了,路面不仅宽了,还铺设了沥青;环境整治效果显著,墙白树绿景美。罗远才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资金和技术优势,成立了龙兴湖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建成了龙兴湖生态庄园,该基地面积470亩,按照功能区,布局了休闲观光区、民宿体验区、生态种养区三大板块。项目采用“党员致富带头人+贫困户”合股经营的模式经营,其中,党员致富带头人5人,合股参与经营的贫困户26户,全年可完成总产值60万元,净赢利30万元,解决贫困户就业35人,贫困户每人每年可分得红利600元,为全村的脱贫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
雨母山镇不仅在环境上做好文章,更在服务人才上做好文章,在流转土地搞好产业发展上,村级党组织通过协调,运用好政策,帮助创业者解决他们在土地,农业生产等方方面面的后顾之忧。落实好宜居宜业生活圈,加大基层治理,加大交通设施改善,整治提升村容村貌,真正让农村美起来。打好让优秀人才留得住的“乡情牌”,念好“招才经”,激发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坚定创业信心,让他们回报桑梓的浓浓情怀得以实现。同时,加大政策支撑力度,对符合条件的优秀乡土人才可发展成党员。“种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让“田秀才”留得住,更好服务于民,为乡村振兴奉献力量。
“目前雨母山镇共引进各类人才75人,其中,本土人才40人。通过人才引进,建成了水耕渔、菁香桃等现代农业基地18个,休闲农家乐38家,特色民宿8个,带动了现代产业和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雨母山镇党委书记冯时旺介绍。雨母山镇先后荣获了“全国文明村镇”“湖南省环境优美乡镇”“衡阳市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单位”“衡阳市乡村旅游最佳目的地”等荣誉。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人才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和领头雁。充分发挥人才的凝聚力,推动人才、产业汇聚形成良性循环,让人才在乡村振兴中接力新奋斗,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推动乡村振兴更快更好发展。(李晟 陆意 钱春帆)
[ 责编:杨亚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