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增绿 百姓增收--美丽乡村--人民网
来源: | 作者:人民日报

 

  山西省石楼县造林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增收

  造林添收益  日子有奔头

  本报记者  乔  栋

  “红枣一掉,栽树时到。”望着被夜雨打落的红枣,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义牒镇道堡村村主任刘彩红喃喃自语。

  道堡村藏在沟壑纵横的吕梁山里。一大早,村民刘升川兴冲冲地走进了刘彩红家。“今年夏天承接的还有100多亩没种完,这两天该行动了吧?”这几年跟着刘彩红在造林合作社里干,刘升川每年增收1万多元。

  因年轻时不慎摔伤,刘升川一直干不了重活。家里两个娃,一个上高中,一个上大学,刘升川压力很大。4年前,听说村里准备成立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刘升川小心翼翼地对刘彩红说:“只要不挑扁担,手上的活我都能干!”

  生态扶贫是吕梁山脱贫的重要模式。“吕梁山水土流失严重,有大量坡耕地撂荒,可供绿化的空间较大。另一方面,吕梁山又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区之一,脱贫任务较重。”市扶贫办主任陈林强介绍,增绿、脱贫增收重任一肩挑,生态和扶贫的结合,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最早尝试生态扶贫的是吕梁市岚县。以往绿化都是由专业工程队竞标,当地探索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议标承接绿化工程,以此帮助合作社中的贫困户通过劳务增收。

  2017年2月,其他村都还在观望的时候,刘彩红牵头成立了道堡村造林专业合作社,吸收贫困户33户,占合作社总户数的88%。不久,他们就通过议标的方式,承接了乡镇的701亩退耕还林地。

  条件艰苦,造林活不好干,但刘升川很珍惜这个脱贫的机会。按照造林合作社的分工,他负责“打坑”。两个月工夫,合作社把树栽满了阴坡,刘升川也挣了8000多元。但他们没想到的是,出来觅食的羊很快把刚栽下的油松苗啃得干干净净。没办法,只得补栽,好在几年下来,刘彩红早就摸索出一套办法,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

  由此,生态扶贫模式在吕梁山迅速铺开。到去年底,吕梁市1301个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人均增收5000元,完成造林427万亩,完成退耕还林209万亩,近3年绿化面积超过此前8年总量。全市森林覆盖率每年增加1%,境内输入黄河泥沙量减少700多万吨,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造林提速后,宜林地越来越少,但贫困人口的增收要持续稳定,不能只靠短期的种树劳务收入。”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云龙介绍,省里提出生态扶贫的“五个一批”,除直接造林务工,还有退耕还林奖补、管护、经济林提质增效、特色林产业,都能带动一批群众脱贫。

  石楼县林业局局长李红平说:“村办合作社能做的不仅是造林绿化,还有交通水利等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惠及更多村民,同时帮助集体经济破零。”这不,道堡村的合作社今年刚完成“扩容”,社员增加到920人。刘彩红盼着能承接更多活,让村民跟着都受益。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突泉县选聘贫困户担任生态护林员

  当上护林员  家门口脱贫

  本报记者  吴  勇

  秋季防火期,沈春波加紧了护林防火巡查。起早上山,认真巡山。干了6年生态护林员,珍视这份工作的沈春波,已经把日常巡护当作自己最重要的事。

  57岁的沈春波是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突泉县学田乡太平庄村农民。由于身体不好,家庭陷入贫困,他一度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2016年,突泉县筑牢森林防火“安全网”的同时,共选聘1379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担任生态护林员,开展病虫害监测、树木日常管护,阻止乱砍滥伐、乱采滥挖,巡逻警戒严防火灾事故。护林员每年有1万元的工资收入,贫困户看到了稳步脱贫的希望。

  当上了护林员,每天巡山护林,有了稳定的收入,沈春波变得开朗了。只要在山上听到欢快的歌声,八成就是他在巡护。在太平庄村,像沈春波这样的护林员共有10名。

  “今年春耕期间,屯子东头儿发生火灾,是老沈巡查及时发现火情并报告了乡里。因为组织及时,扑灭了明火,否则就会发生火烧连营的惨剧。”学田乡林业站站长祁海英告诉记者,这4年来,护林员及时发现、解除火灾隐患,每年都有四五十次。

  截至目前,兴安盟累计选聘5批生态护林员4908人,全部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占内蒙古自治区生态护林员总数近1/3。

  2018年,科右中旗在对口单位的筹划帮扶下,治沙造林,栽植沙棘、锦鸡儿等苗木1500亩。林地面积增加了,更多贫困户获得就业机会。白吉林白乙拉是巴彦茫哈苏木哈吐布其嘎查2015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去年6月,他当上了护林员。“没有国家的帮扶,没有让贫困户担任护林员的好政策,就没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白吉林白乙拉的话发自肺腑。

  选聘建档立卡贫困户担任生态护林员,为贫困户种下了新生活的希望幼苗,也为他们带来了新的生产经营理念。一部分生态护林员家庭在脱贫后逐步有了积蓄,通过扩大经营,走上了发家致富路。

  学田乡金星村护林员陈林家有50亩果园,过去年年投入不少,却始终不见效益。自从当上护林员,陈林跟林业工作人员学了不少林业技术,林业站还给了他参加果树栽培管理培训班的机会。陈林把学到的新技术应用到了自家果园,沙果、梨树等果木经过科学剪枝、改良嫁接,长势明显好于往年。初秋时节,硕果累累,丰收在望,陈林满脸幸福。

  目前,兴安盟从贫困户中选拔的生态护林员,负责管护林草面积达到322万亩,带动1.3万余人脱贫。“我们还要继续发展生态扶贫产业,不断壮大生态护林员队伍,让更多贫困户实现山上就业、家门口脱贫。”祁海英说。  

  湖南省岳阳市麻布村好生态引来八方客

  麻布山扮靓  贫困村变样

  本报记者  潘少军

  湖南省岳阳市麻布山省级森林公园,沿着蜿蜒山道漫步上行,满眼是道道花海、层层绿浪,回头看,一湖洞庭水飘飘渺渺,仿佛挂在天际。

  “不羡天庭羡洞庭,不羡玉兔羡麻布!”有游客如此赞誉麻布山的美景。

  麻布山下,就是岳阳楼区郭镇乡麻布村。几年前,山脚下的麻布村人可没啥值得羡慕的。仅有428户人家的小小麻布村,那时还是个省级贫困村,人均年收入不过7000元。

  如今,麻布村人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靠着旅游业发展带动,村民人均年收入提高到2万元,摘下了贫困帽。

  2014年以前,村民为了赚钱,帮着外地经营者上麻布山砍树、挖石,运到工地上当作建筑材料。一座好好的麻布山,生生被挖得千疮百孔。后来,迫于环保压力,外地经营者走了,村民的“泥饭碗”碎了,麻布山体也被破坏了。

  麻布村党支部书记刘齐辉说,发展方向选错了,难以持续增收致富。区政府向麻布村派出扶贫工作队,并确立了生态扶贫的大方向。

  “以前,虽然麻布村有山、有水、有树,可是没人气。”村民郭阳珍说,到2005年,村里还不通公路,想买点日用品,要花1个多小时跑到邻县买。

  没有路,咋致富?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从市区到麻布村的公路不到一年就修好了。政府支持当地实施生态修复,矿坑填平了,麻布山的植被恢复了,还建起了森林公园。扶贫干部下大力气发展当地旅游业,游客慢慢多起来,30家农家乐建起来,搞文旅开发的企业也被吸引来了。

  投资开发当地旅游的湖南田园牧歌公司在麻布山脚下流转了5000亩地,种下观赏花卉:红艳艳的牡丹花、黄灿灿的油菜花、白莹莹的百合花、粉嘟嘟的大莲花……

  “舌尖上的麻布”也成了当地的旅游招牌。郭阳珍办起农家乐,私房菜菜油蒸鸡大受欢迎。“我一共养了七八百只散养跑山鸡,一只卖到100多元还供不应求,每年能赚10多万元呢!”她开心极了。村党支部副书记李君荣介绍,今年最多的一天,游客在全村一共订了500桌土菜。

  鲜花、森林、美食,麻布山“有好风景、有好吃的”,声名远播,游客纷至沓来。

  “不能急功近利,靠山‘吃掉山’。”麻布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胡翠兰介绍,目前他们正在着手提高脱贫质量,做到精准化、可持续。除了让村民通过开办农家乐、到文旅公司打工获得收入,工作队还在增加村民资产性收入上下功夫,比如打造村级光伏发电站等生态产业,让村民持续获益。

  

  图片说明:

  图①:安徽省濉溪县道口村荷塘月色趣园,游客在赏荷。

  周方玲摄  

  图②: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寇家营村,村民从水稻田中捕捞稻田蟹。

  丁根厚摄  

  图③: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蚂蚁森林自然保护地,沙棘果丰收,农民喜笑颜开。

  王  正摄  

  图④:重庆市丰都县栗子村,易地扶贫搬迁让贫困群众生活条件极大改善。

  熊  波摄  

  图⑤:江苏省泗洪县魏营镇碧根果苗圃基地,工人在栽植碧根果小苗。

  陈  玉摄  

  版式设计:张丹峰


  《 人民日报 》( 2020年10月03日 05 版)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