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10月14日电 记者14日从南京农业大学了解到,该校洪晓月教授团队培育出稳定携带沃尔巴克氏体的褐飞虱新种群。沃尔巴克氏体是一种细菌,可导致褐飞虱后代不育,从而实现防治水稻虫害的目的。
据洪晓月介绍,褐飞虱是稻飞虱的常见种群,它既能直接刺吸植株,导致水稻倒伏,也能传播水稻病毒,严重危害作物生产。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褐飞虱虫害发生较为频繁。
“长期以来,防控稻飞虱主要依赖喷洒杀虫剂等化学手段,不利于水稻绿色安全生产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洪晓月说,团队应用昆虫胚胎显微注射技术,成功将沃尔巴克氏体注入褐飞虱虫卵内。
论文第一作者、南农大昆虫学系博士研究生龚君淘介绍,携带沃尔巴克氏体的雄虫和不携带该菌的雌虫交配,或者携带不同株系沃尔巴克氏体的雌雄虫交配,不仅会导致后代不育,还能显著抑制水稻齿叶矮缩病毒传播。
“沃尔巴克氏体在昆虫纲内具有广泛易感性,应用前景大。”洪晓月告诉记者,近年来广州等地就在实验用携带沃尔巴克氏体的蚊子防治登革热、寨卡等虫媒传染病,取得了良好效果。他建议,考虑到褐飞虱发源于中南半岛一带,今后可以在我国云南、广西等地释放带菌新种群,靠前防控。
相关成果近日已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当代生物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