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高质量脱贫攻坚战—金昌市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来源: | 作者:新甘肃·甘肃日报
  “以土地入股,既能参与分红,又能在庄稼地里打工,收入比过去高多了。”“搬进了新房,有了固定的收入来源,生活条件改善了很多。”……谈起精准扶贫带来的变化,金昌市永昌县东寨镇红光园艺场的易地扶贫搬迁户王培林由衷地称赞:“党的政策好,我们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 

  近年来,金昌市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及乡村振兴目标接续奋斗,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走出了一条富有成效的脱贫之路。

  目前,全市2013年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3712户11608人已全部脱贫,1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村行列,“插花型”贫困县——永昌县成功摘帽。

   决战贫困 勠力同心强力攻坚

  2017年4月,金昌市交通运输局干部谢大喜被派到永昌县红山窑镇山头庄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兼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

  山头庄村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村。由于基础条件差,水资源缺乏,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产业“散、小、弱”,导致群众增收困难,大部分村民都选择了外出打工谋生。

  驻村后,谢大喜入户走访,深入了解村里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瓶颈及农户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和需求,想办法逐一解决,尽力改变村庄贫困落后面貌。

  山头庄村下辖12个社,各社较为分散。其中一社和十二社之间无通社道路,村民出行极为不便。

  驻村伊始,谢大喜就许下承诺,要帮村民们修好这条长约2.6公里的路。为兑现这个承诺,两年驻村期满时,谢大喜选择继续留在山头庄村。

  在谢大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山头庄村不仅修通了路,而且沿通社道路架设了67盏太阳能路灯,成为红山窑镇首个架设路灯的村庄。

  与此同时,村里空置多年的40多个养殖棚也全部实现重新入驻养殖;马莲泉的泉水被引到了农户家,彻底解决了山头庄村六社人畜饮水不足的问题;村里修起了文化广场、休闲亭台,配备了各类健身器材和文化设施,村容村貌大幅改善……

  2017年,山头庄村摘去了贫困村的帽子;2018年,全村11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在帮扶中能为群众解疑难、办实事,帮助群众摘掉贫困帽子,是帮扶干部感到最高兴的事。”谢大喜说。

  在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扶贫干部是一种宝贵的资源。2015年以来,金昌市安排342个市、县(区)党政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帮扶139个行政村,整合力量组建1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先后选派三批174名干部驻村开展帮扶工作,帮助贫困村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

  “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争取早日实现小康,向全市人民交一份满意答卷!”金昌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发出脱贫攻坚的总攻号令,超前谋篇布局、抽调精兵强将,绘出作战路线图。并设立专门的农村扶贫机构,成立由市级领导牵头的贫困村帮扶工作组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督导组,提出“不脱贫不脱钩”要求,认真落实挂牌督战要求,明确各级各部门督战职责,从严从细开展督导。

  金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分别联系乡镇和贫困村,进村入户靠前督导指挥,紧盯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加强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动态监测,全面防返贫、阻致贫、稳脱贫,并以乡镇为单位,成立12个脱贫攻坚政策宣讲小分队,进村入户开展脱贫攻坚政策宣讲,持续提升贫困群众对政策的知晓度,层层传导压力,推动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有力有效开展。

  同时,建立完善社会扶贫工作机制,通过开展“千企帮千村”行动、“光彩事业”公益捐助扶贫活动,鼓励引导93家非公企业等社会力量帮助贫困村发展产业,新建居家养老型农宅,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帮助贫困家庭解决就业就学就医等难题。

  涓涓细流,汇聚成河。金昌市上下齐心,形成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凝聚成了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

  精准施策 开对“药方”力拔穷根

  正是收获季节,在永昌县六坝镇七坝村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园,一排排高标准日光温棚成方连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村民们正忙着釆摘蔬菜,火红的辣椒映衬着他们幸福的脸庞。

  “解决农户增收问题,必须有富民产业做支撑。我们之所以能够甩掉贫困帽子,主要靠的就是辣椒产业。”七坝村党支部书记贾发德说。

  七坝村干旱缺水少耕地,曾是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过去,这里出门没路、乘凉没树,村民吃不饱穿不暖,种地基本靠贷款。为了改变村里的贫困面貌,前些年,七坝村借鉴外地日光温室种植经验,在村里大力推广反季节辣椒种植。

  为了做强辣椒产业,七坝村成立了永昌海量辣椒专业合作社,以党支部为核心,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党员在富民行动中的先锋引领作用,探索出了“支部+合作社+农户+基地+市场”的产业发展方式,形成了集育苗、种植、贮藏、销售于一体的特色富民产业。

  目前,永昌海量辣椒专业合作社的蔬菜销售额每年突破1亿元,成为带动当地农民致富的重要抓手。培育的“陇椒”系列产品被国家认证为绿色A级产品,远销多地。七坝村还辐射带动全镇11个村发展日光温室1500多座,每年解决当地200多名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带动农民务工收入700万元以上。

  “我每年3月到永昌海量辣椒专业合作社工作,8月开始种植自己的育苗棚,主要种植辣椒苗、洋葱苗、西红柿苗,合作社采取入户收购的方式统一销售。”七坝村七社贫困户陈玉红笑着说,“现在,我家每年收入5万多元,和以前相比增加了两三万元。”

  小辣椒映红了村民的好日子,昔日贫困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贾发德自豪地说:“据永昌农商银行六坝镇营业点统计,七坝村村民存款总额居全镇首位,有40多户存款达几十万元,全村60%的农户存款超过10万元。”

  近年来,金昌市持续打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的“硬仗”,开展危房改造、安全稳定饮水、扶贫扶志等行动,“两不愁三保障”基础极大稳固,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显著提高。

  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脱贫的重要途径。金昌市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围绕打造“独一份”“好中优”品牌农产品,聚力建设菜草畜高品质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推进现代丝路寒旱农业规模化、品牌化和农业全环节优化升级、全链条增值,逐步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蔬菜、牧草和畜牧产品的生产供应地,持续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谋划打造100亿元高品质蔬菜产业链。金昌市对标国内一流,着力实施30万亩优质精品绿色蔬菜基地、戈壁农业产业园、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等项目。目前,蔬菜种植已覆盖全市12个乡镇的大部分村社,全市建成集中连片万亩规模化生产基地6个、千亩标准化生产基地20个,种植面积和年产量分别达到25万亩、109.65万吨,产品远销30多个省外市场,成为全国“北菜南运”“西菜东调”主产区之一。

  加快培育高品质草畜产业链。金昌市实施瑞嘉万头奶牛、居佳万只肉羊、元生万只奶绵羊等规模养殖项目,打造西北地区重要的湖羊供种基地、优质奶源基地和国内最大的奶绵羊生产基地、高品质优质牧草基地。创建国家级肉羊核心育种场和国家级肉羊标准化示范场1个、国家级动物疫病净化场2个,建成省级种羊场5家,建设30万只肉羊屠宰加工厂1家,全市肉羊产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同时,通过扶持龙头企业、构建产业联盟等形式,发展规模化苜蓿种植生产加工企业、合作社、大户等经营主体64家,以紫花苜蓿为主的优质牧草种植规模大幅增长。截至2019年底,已建成牧草种植基地25万亩,牧草年产量达22.5万吨,产值达到5.17亿元。

  紧盯目标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在永昌县红山窑镇毛卜喇村,54岁的村民李庆禄成了该村成功脱贫的榜样。

  “我是2013年底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前家庭收入以种地、打工为主。”李庆禄说。

  2015年,李庆禄借助国家的帮扶政策,自己筹集资金购买了农用四轮拖拉机,准备扩大种植规模发展种植业。然而,一场交通事故阻碍了他发展种植业的梦想,再次将他的家庭拖入困境。

  了解这一情况后,驻村帮扶工作队与村委会及时协调,为李庆禄申请了5万元的精准扶贫贷款。拿到贷款的李庆禄购买了4头肉牛,开始发展养殖业。

  经过3年的努力,李庆禄的牛舍里现有存栏繁育母牛12头,三年共出栏牛犊18头,销售额达13万元,家庭人均纯收入也由2014年的3790元上升到2019年的15792元。

  李庆禄脱贫致富的典型案例,只是金昌市提升脱贫攻坚质量的小小缩影。

  脱贫不是目的,小康才是目标。

  “贫困县摘帽后,也不能马上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要继续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金昌市重点做好后续帮扶计划和巩固提升工作,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

  永昌县新城子镇西湾村是建档立卡贫困村。这个村有天然草场12.8万亩,养羊是这里的传统产业。2012年以来,西湾村抓住政府大力支持草食畜牧业的契机,利用信用社提供的草食畜牧业贷款,建成了西湾综合农民养殖示范区,引进新的肉羊、种羊品种,形成了规模化养殖。

  目前,村里已建成4个养殖小区、16个养殖场,养殖区的肉羊存栏量达到3500只,饲草玉米种植面积达1500亩,还修建了16个青贮池。在养殖示范小区的带动下,这个村逐渐成了当地多胞胎小尾寒羊养殖基地,还带动了玉米、饲草种植,使种植业也获得了较好收益。村里人均收入从2012年的7000多元上升到现在的1万多元,87%的贫困户实现了自主脱贫。

  与西湾村邻近的毛家庄村也是新城子镇建档立卡贫困村。村党支部书记陈志安说,由于来自农业的收益很低,青壮年劳动力便大量进城务工,导致农村“空巢”现象日益突出。只有把农民组织起来,整合农村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使农业生产经营的结构更优、效益更高,才能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2015年,陈志安带领村民组建了成仓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入合作社的贫困群众高兴地领到了农民股份合作社的股权证。合作社实行以土地入股和资金入股相结合的股份结构,保底租金和盈余分红相结合的分配制度,民主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作模式。当年,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到75户,贷款入股资金720万元,户均收入6万元,入股农户投资回报率达到39.8%。

  近年来,金昌市积极探索农村“三变”改革路径,将村集体自有资源资产、各种财政支农资金和投入所形成的资产,折股量化到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在12个贫困村和红光易地扶贫搬迁点实施屋顶分布式光伏扶贫项目,增加老百姓的财产性收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全面消除贫困村集体经济“空壳”现象。

  金昌市扶贫办有关负责人说,农村贫困群众在与市场融合、获得金融信贷支持、抵御风险等方面存在各种局限,以股份合作社的形式,由致富带头人带领贫困群众共闯市场、共享收益,是一条实现精准扶贫、巩固扶贫成果、提高扶贫质量的有效途径。

  改善民生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10月13日,金昌市第五中学400余名师生来到永昌县南坝乡何家湾村开展学习教育实践活动。看着孩子们在整洁美丽的村庄中劳动、欢笑,南坝乡村干部曹调兄有感而发:“通过让农户下山入川、集中居住、发展产业、弘扬文明乡风,我们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从一个‘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小乡村发展成为宜居宜业的生态乡镇,变化可谓翻天覆地。”

  南坝乡何家湾村,是位于祁连山浅山区的一个偏远小山村。过去,这里的村民世代依山而居,过着传统的半农半牧生活,资源匮乏、交通不便、环境脏乱差,群众生活困苦。不仅如此,由于村民大多数居住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建的房屋,年久失修,又地处泥石流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每逢下雨,村民们都胆战心惊。2014年,该村被确定为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

  “以前,我们住的是土坯房,房子破旧,也没钱维修。每到夏秋季节下大雨的时候,我和老伴都非常害怕。”70岁的村民严登虎说,“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我们搬来了这里,不用花钱就住上了新房子,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

  严登虎说的不用花钱就能住的房子,指的是何家湾村在集中居住点建的“公建民住”房屋。

  在脱贫攻坚战中,何家湾村将扶贫开发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整村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村容村貌整治。村“两委”根据该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实施旧房搬迁项目,在地势平坦的村集体荒滩上修建了高标准农宅,将何家湾村一、二社整体搬迁至集中居住点,挪出了穷窝。

  村里实施了一系列改造、硬化及绿化亮化工程,配套建设完成了水电管网铺设、小区道路硬化工程,并大力发展观光经济林果产业,种植了桃树、苹果树、梨树等18个品种62万株经济林果和各类绿化树木,光秃秃的戈壁石头滩变成了道路宽敞、村庄整洁、生态良好、环境优美、产业发展的“幸福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不仅实现脱贫摘帽,而且成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

  近年来,金昌市坚持把精准脱贫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相结合,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协调推进的原则,分层次、有重点地推进美丽乡村示范村、“万村整洁”和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持续开展全域无垃圾行动,着力整治村容村貌;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全力推进贫困村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结合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精心组织实施中低产田改造、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田间工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等重点项目,有效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新修村社道路540公里,衬砌维修渠道860公里,维修人饮工程260处,敷设饮水管道58公里,更新维修机井80眼,改造农村危房15648户。积极稳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完成永昌县焦家庄镇骊靬村104户328人整体移民搬迁,实施永昌县红光园艺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对94户33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移民搬迁。

  同时,积极整合医疗、文化、卫生、体育等行业项目,加大贫困乡镇社会事业投入力度,扎实推进贫困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新建乡(镇)文化站12个,建成体育惠民工程37个,“一村一场”126个;建成互助老人幸福院84所。累计完成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1.5万人次、职业技能培训5500人,贫困村劳动力培训转移11.45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22.35亿元,贫困农户工资性收入超过年收入的50%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无一人因贫辍学;解决7127户27818人的安全稳定饮水问题,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稳步提高低保和特困供养标准,将农村低保指导标准由4020元提高到4428元,特困人员照料护理补助标准同步每人每年提高240元;落实兜底保障、医疗保障、教育扶贫等各项帮扶措施,全部消除了脱贫不稳定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致贫风险……

  田野乡村间,一幅幅脱贫攻坚的生动画卷正在徐徐展开,逐梦小康的宏伟目标正在逐步变为现实……“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金昌人将信心满怀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