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联防联控:来自疫情高风险地区冷链食品外包装严格消毒
来源: | 作者:admin

为预防冷链食品从业和相关人员感染新冠病毒,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今日(10月26日)发布两份技术指南,提出建立冷链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员工健康登记制度和健康异常报告程序,并要求对来自新冠肺炎疫情高风险地区(国家)的冷链食品外包装进行严格消毒。

上述两份技术指南分别为《冷链食品生产经营新冠病毒防控技术指南》《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

建立上岗员工健康卡,实行“绿码”上岗制

《冷链食品生产经营新冠病毒防控技术指南》提出建立上岗员工健康登记制度。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者要做好员工(含新进人员和临时参加工作人员)14日内行程及健康状况登记,建立上岗员工健康卡,掌握员工流动及健康情况。鼓励新员工上岗前自愿接受核酸检测。

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加强人员出入管理和健康监测,建立全体员工健康状况台账和风险接触信息报告制度,设置食品生产经营区域入口测温点,落实登记、测温、消毒、查验健康码等防控措施,实行“绿码”上岗制。

建立健康异常报告程序,员工出现发热等症状应上报

上述指南要求,冷链食品生产企业员工一旦发现自身以及共同生活人员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疑似症状,应当及时上报生产经营者的最高管理者,可视情况采用逐级上报或直报的方式。

生产经营者一旦发现员工出现上述健康异常症状,无论其呈现出的健康状况如何,均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将其及与其密切接触的员工迅速排除在食品工作环境之外。新冠肺炎传播风险高的地区,建议根据当地主管部门防控规定,要求健康员工进行“零”报告。

该指南还要求,根据生产经营区域上岗人员登记和健康档案,及时追踪健康异常、身体不适、疑似或者感染了新冠病毒(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的员工的治疗和康复状况,在其康复后科学评定是否符合返岗条件。

根据指南要求,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症状消退,并且间隔至少24小时的两次PCR核酸检测均呈阴性的,可解除隔离;针对无法进行检测的情况,在症状消退14天后,患者可解除隔离返岗。

对疫情高风险地区冷链食品外包装严格消毒

为规范指导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工作,防止食品、食品包装材料被新冠病毒污染,《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也同步发布。

指南要求,对来自新冠肺炎疫情高风险地区(国家)的冷链食品原料和半成品进入企业或者入库前,应当对其外包装进行严格、有效消毒。此外,用于搬运冷链食品原料或半成品的工器具(如转运箱、勺子、钳子等),每次使用完毕后应当及时清洗和消毒。

对于餐饮加工过程,指南要求餐饮业应当对所有冷链食品接触面、外包装和用具进行经常清洗和消毒,并加强餐(饮)具、调味品容器的清洁消毒。

背景:

青岛疫情溯源首次证实接触新冠病毒污染的外包装可导致感染

今年6月北京新发地疫情、7月大连疫情中,冷冻的进口海产品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疫情溯源调查虽然检测到冷链水产相关物品及外包装核酸阳性样本,但从未分离到活病毒,传播链和证据链并不完整。

今年10月,青岛出现疫情。10月17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消息,溯源青岛疫情时,中国疾控中心从工人搬运的进口冷冻鳕鱼的外包装证据样本中检测分离到活病毒。这证实了接触新冠活病毒污染的外包装可导致感染。

此次从青岛冷链食品外包装分离出活病毒,在国际上尚属首次。10月20日,青岛市副市长栾新在青岛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青岛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在世界上首次找到了充分的证据链,表明新冠病毒可由物传人、冷冻条件可长期存活。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5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