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孟津县横水镇古县村,由洛水永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优质红薯种植产业扶贫项目基地里,一台农业机械正在田间穿梭挖薯,一行行新鲜的红薯摆满一地,成群的村民正忙着分拣装箱,被装好箱的鲜红薯将直接销往上海等地。这些红薯不同于一般的红薯,而是科技含量高、具有国外血统的“混血”红薯,不仅深受消费者青睐,而且已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据了解,红薯具有提高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预防动脉硬化、保护皮肤细腻等健康功效,有“长寿果”之美称。六年前还在商海中遨游的女强人王利红,就是看准了这一市场商机后,毅然转行创建起这家高端红薯产业园。短短几年时间,产业园很快成长为专业从事红薯科研开发、生物组培、种苗培育、推广种植、储藏保鲜、网络销售、薯品加工于一体的大型农业科技企业,也是一家覆盖红薯产业全链条的科技公司。
红薯是六倍体作物、有90条染色体,遗传基础极其复杂,为给研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王利红组建了生物组织培养中心、品种科研开发中心和作物育种遗传中心等。并不惜重金与河南农科院、洛阳师范学院、河南科技大学等科研单位“联姻”合作,研发出品质高的“科技薯”叶菜型品种“百薯1号”、兼用型品种“百薯2号”和食用型品种“百薯139”等新品种,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同类品种领先水平,已大面积推广。
同时,为实现与国际高品质红薯接轨,王利红通过出国实地考察,大胆引进日本、新西兰等国的先进红薯品种与国内优良红薯品种进行杂交、繁育、脱毒、驯化,培育出适合本地气候、土壤种植的高端红薯品种,成功繁育出多种高附加值的“混血红薯”项目,如:从日本引进驯化的品种“洛水永熙1号”、“洛水永熙2号”和从澳洲引进驯化的洛水永熙紫薯等,这些红薯因其色泽艳丽、口感细腻、香甜浓郁、含硒量高等特点,每年网销订单达3000多吨。
据王利红介绍,尤其是“洛水永熙2号”的驯化成功,这在亲本选配上具有科技创新性,它的“混血”杂交成功,解决了红薯长期存在的高产与高质的矛盾,具有结薯集中、薯形美观、薯皮红艳、薯肉浅黄的特点,在沙壤地和山地种植可提高食用风味。而且更具有深加工特性,适合加工成烤薯、薯片、薯条、薯块等人们喜爱的薯类休闲食品。目前园区的深加工厂房已建成,生产线正在安装调试中,明年初薯类产品就可上市。
横水镇古县村通过该公司引导,采用托管代种的模式让贫困户参与到公司的红薯产业发展中,他们将全村30户贫困户,每户申请的财政资金10000元,根据贫困户意愿,投入到公司统一经营使用,采取全托管模式,种植优质红薯180亩。并按照贫困户与公司的利益联结机制,保证贫困户年户均增收不低于700元。同时,该项目的实施也带动了该村群众,发展优质红薯种植200多亩,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据了解,该园区已发展成为拥有红薯种苗展示区、红薯品种展示区、红薯种质资源圃区、红薯科学储藏区、红薯深加工设备区、红薯科普教育区的多功能综合性“红薯链”产业园,红薯育种基地已达4个,面积400多亩;试验种植基地3个,面积700多亩;合作种植基地6个,面积5000多亩。同时,该公司充分利用 “公司+基地+农户”的新型模式,带动周边600多户群众种植红薯1800多亩,平均亩产达4000公斤,把小小的红薯做成了富民大产业。
在该园区偌大的红薯脱水车间内,七、八十名务工者正忙着把刚收获回来的一兜兜红薯,小心翼翼地按照大、中、小不同类型分拣装进塑料框内,待脱水后再送入地窖进行储藏,实现线上线下销售常年不断线。60多岁的韩大爷负责地窖里的红薯摆放,他告诉记者,这些红薯看着不起眼,但一个个都宝贝着呢,越是小的越金贵,每斤可卖十七八元。让红薯真正成为西部干旱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明星产品。
“在社会呼唤绿色生态,人们追求健康养生的今天,我们正在推进红薯产业的二次升级。通过科技发展、绿色发展,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加强产学研合作,开发适销对路的薯类新产品,让一根红薯的产业链越拉越长”孟津县委书记杨劭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