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五年怎么看?张连起:扩大内需是发展战略基点
来源: | 作者: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议》哪些亮点值得特别关注?传递了哪些重大信号?人民网强国论坛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

强国论坛:在回望“十三五”时,公报里有一句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您有哪些方面的切身感受?

张连起:引用王安石的一句诗来表达,“看似平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十三五”期间,有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超过5000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绝对贫困,平均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的4.5%下降至2019年的0.6%,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从收入水平上看,老百姓的生活有了质的飞跃。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6年的4124元增加到2019年的9057元,年均增幅30%。在多次的贫困地区调研中,我深切感受到中国在脱贫攻坚中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和发展优势。中国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强国论坛:在您看来,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释放出未来中国发展的哪些信号?有哪些亮点值得关注?

张连起: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立“十四五”期间六大主要目标和二〇三五年九大远景目标,同时提出了十二方面重点工作方向。为实现二〇三五年的总远景目标,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会提出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经济体系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出九大“强国”计划,即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科技强国、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再加四个“中国”创建,即创建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平安中国、数字中国。

强国论坛:全会提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此,您是如何理解的?

张连起:由于近些年来受到贸易保护主义和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的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已呈现出本地化、区域化、分散化的趋势,中国自身的要素成本和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是影响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分工地位的主要因素。全会提出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国内经济发展复苏向好的确定性对冲国际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加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无疑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构建外向型经济模式,取得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出现不同于以往的新变化,依赖国际大循环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难以适应当前的新要求。我们必须将经济发展的动能从“出口—投资驱动模式”转向“内需—创新模式”,科技发展也必须向自主创新模式转变。目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发生了较大改变,外需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率也在逐步下降。相对稳定、独立、富有效率的国内经济大循环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基本盘。

要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从供给侧看,就是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动摇,疏通国内经济大循环的堵点、联接断点;稳定制造业发展,补短板、锻长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发展壮大新动能,改善供给结构,提升供给体系质量。

从需求侧看,要加快构建完整内需体系。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终点也是新一轮再生产的起点。要针对不同类型主体的需求,坚持问题导向,打通阻碍需求潜力激发的痛点和堵点;同时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着力扩大消费需求;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形成长期稳定可预期的发展环境,鼓励企业增加投资;让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做到花钱必问效、有效多安排、低效多压减、无效必问责。

强国论坛: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居其首位。十九届五中全会又提出坚持创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中央为何把创新放在如此高度?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哪些重大影响呢?

张连起:从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党的十九大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再到这次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这是党中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战略布局。

这次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关键变量作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的支撑引领作用。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技创新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创新这个第一动力。我们要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只有更加依靠科技创新,才能在危机中育先机、在变局中开新局。

强国论坛: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前景光明。前进道路上,我们有哪些优势可以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张连起:我国统筹考虑五年规划和远景目标,使中国的远景目标和近中期目标相结合,使国家战略与部门战术相匹配,使全国方针和地方发展相统一,体现出强有力的前瞻性、引领性和约束力。尽管不少西方经济体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也会制定各种战略或计划,但那种建立在应对选举口号、“走马灯”式政治轮替基础上的短视盘算,与一环扣一环、一步一个脚印、具体政策措施落地生根的中国“目标治国”方略,不可同日而语。

除此之外,我们具有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后发优势,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只要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保持战略定力,树立底线思维,善于趋利避害,上下同欲,百折不挠,一定会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