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帮扶,可以更“智慧”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郑文刚 史凯丽
不少贫困地区在农产品生产方面拥有独特的资源优势,但由于农业生产技术落后、交通不便等原因,制约了脱贫致富的脚步。如何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方法对扶贫对象实施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
2015年,中国工程院率先开拓三七种植新模式,以产业引领云南少数民族百姓脱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赵春江院士团队与拼多多紧密合作,充分发挥科技和电商在扶贫上的优势,大力发展农业信息化技术与装备,并合力打造“智慧农业大数据服务平台”,汇聚了各类农业感知数据和在线农业管控设备,通过集成水肥、虫情、环境、水肥等超出15项农业创新技术,面向云南提供多种特色作物的智慧农业生产管控服务,从生产、管控、消费和追溯等核心环节出发,构建绿色高效、透明安全的智慧农业供应链。
平台通过积累多年的农作物专业知识图谱与农户实际种植信息相结合,适时地为农户提供农作物的农事操作建议。通过安装的气象、土壤传感器,全面掌握土壤水分特征,结合大气环境变化和内置的智能灌溉决策算法,给农户生成适当的灌溉指导建议;通过提供农业气象灾害预警预报,利用手机通讯工具把信息推送给农户,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通过提供相关设备线上、线下远程控制,让农户只需关注手机就可以掌握作物的生长情况,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远程实时监测,实现让云端的眼睛替农户监控作物长势,有问题及时报警。此外,还可定时抓拍图像信息存储在云端大数据库中,为农产品追溯提供真实、有效的图像信息,实现特色农产品供应链的透明。
以怒江州泸水市老窝镇橘橼的扶贫助农示范基地为例,峡谷深处的果园内几乎看不到果农。果树环境监测站能够实时采集果树间空气温度湿度、土壤温度湿度、土壤电导率、光照强度等信息,指导生产,让柑橘更甜,产量更高,效益更高。多旋翼植保无人机配备有精准变量施药控制器,能够实现精准施药,减少农药用量。在智慧农业体系的帮助下,这里的柑橘过上了“智慧生活”。
智慧农业解决了贫困地区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的问题,但是,如何让好的农产品卖出去直接关乎农户的切身利益。过去这种与消费者需求的对接主要是依靠线下展销会。这种形式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其影响力也仅局限在一定范围内。电商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消费者和农产品的对接模式,消费者强大的购买需求可以瞬间进行转化,同时,互联网还可以在短时间内影响更大范围的消费者,解决了农产品后端销售问题。
云南武定县白路乡中沟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平均海拔在1800-2300米,根据数字化生产需求,实施搭建了“核桃生长环境、长势监控系统”,为合作社绿色生态种植提供直观的数据支撑,使园区管理者可以及时掌握该基地核桃生长全过程信息。通过探索贫困地区的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和销售创新模式,合作社贫困户每户在年核桃收入达8000元的基础上,户均增收600多元,增强了贫困地区的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践行了科技扶贫、精准扶贫的帮扶理念。
农业,简单而又复杂。做农业研究是要耐心沉下去,踏踏实实,需要有“三农”情怀。农业研究者用科技助推贫困地区农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展现了知识分子“心有大我”的家国情怀;互联网公司愿意且扎扎实实投身农业,令人敬佩。科研平台与电商平台的融合发展,实现了信息化与生产端、流通端、消费端的深度融合,开启了产学研联合科技扶贫的新篇章;同时把农业科研成果扎根农村,开花结果,走出了科技扶贫、增收兴农的“样本路”,对推动产业进步有非常重要的前瞻性意义。越来越多的信息化产学研机构投身“三农”,在广阔农村大地进行深入实践。展望未来,智慧农业将助力我国农业农村向着现代化方向升级转型,我国“三农”事业必将开辟新天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