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农民网!
张新民:乡村振兴,儒学大有可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来源: | 作者:贵州日报

嘉宾档案


   张新民,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荣誉院长、二级教授,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孔子学会理事、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明史学会王阳明研究会副会长、中华儒学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贵州省儒学研究会会长。
乡村振兴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乡村的问题往往是人的问题,乡村的繁荣也有赖于人的素质提高。
   在中国古代乡村中,人们特别注重家庭和家族建设。家庭、家族作为国家的最基本单位,家庭正则天下治,这是儒家一直以来的观点。通过建构家庭来治理农耕社会,不但重视理性维度,也重视情感维度。

 
   
   作为王阳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亲民思想”和“知行合一”的最早产生地都在贵州修文。王阳明的“亲民思想”有别于朱熹的“新民思想”。他强调与乡亲的相处不但要注重理性维度,更要注重情感维度。他在开展教化的过程中,除了晓之以理外,还要动之以情,因此人人皆可教化,而天下无不可化的前提,就是人人都有至善的人性。
   由此可见,在中国古代的乡村,爱之外、礼之外,还有一个“情”的维度,即人性中真情的世界。亲子之情、父母之情、兄弟之情、夫妻道义之情,情中有礼,礼中有情,在这个世界里,天地可以毁坏,情不可以缺乏。通过“情”来维系乡村,以此达到高度自治。
   正是因为有情,人才不会为当前的利益所迷惑,因为这个家园是一代代努力传下来的,所以要守住家园,还要传给子子孙孙。所以《清水江文书》中大量的“封山育林”都是自发的,大量的“人工造林”也是为了后代子孙的生计。这就是中华文明背后的价值伦理。

 

   同时,中国古代有一个生态结构,即资源没有完全被垄断在城市,如果城市不拉动乡村,城市也发展不起来。
   所以,今天的振兴乡村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包括文化建设、经济建设、伦理建设……需要重新安排人的价值,城市要反馈农村。而王阳明的思想是可以给我们提供大量的思想资源,来帮助我们建构一个美好的、健康的、有活力的、有情有义的乡村世界。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1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