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98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3%,农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要加快构建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政策机制,让广大农民都尽快富裕起来。
当前,务农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为农民收入增长提供了多元化支撑,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截至2020年底,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131元,增速连续11年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19年的2.64∶1缩小到2.56∶1。
——农民收入增长,来自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支持。
扶持农民,就要强化对农业的支持,创造良好务农条件和环境,切切实实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政策给力,现在种地更有奔头!今年还要再添几台农机。”湖北省大冶市陈贵镇堰畈桥村种粮大户程正春心里特别踏实。这些年,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他管理的水稻面积不断扩大。去年,800亩水稻总产量超过50万斤,除去人工、机械和各项农资投入,纯收入20多万元。
今年,籼稻和小麦最低收购价在去年基础上继续提高;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继续保持稳定;完全成本保险、收入保险试点扩大到三大粮食作物。同时,巩固并用好确权成果,有序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截至目前,累计15亿亩承包地确权到户,2亿多农户领到了证书。
——农民收入增长,来自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推进。
富裕农民,就要提高种地集约经营、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水平,千方百计增加农民务农收入。
在河南省息县项店镇李楼村,鸿润家庭农场郑麦113千亩示范田里麦浪翻滚。一张张特色牌、优质牌,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底气。农场不远处的生产车间里,小麦加工成饼干、保鲜面条和营养挂面。“优质弱筋小麦的单价是普通小麦的两倍多。”息县宏升粮食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潘道荣说。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全镇2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2.4万农户实现增收。
截至目前,超过240万家农民合作社、90多万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超过9万家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正成为农业现代化的生力军,引导小农户走上现代农业发展的轨道。今年,我国还将加快建设通自然村(组)路和村内主干道,修通一批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加强产地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打通仓储、冷链、物流配送从乡到村的“最后一公里”。
——农民收入增长,来自乡村振兴战略扎实实施。
提高农民,就要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让农民富脑袋,也富口袋。
走进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光辉村,创鲜番石榴现代农业产业园里花开正盛。“当初回家乡创业,如今路越走越宽喽!”村民刘淑芬回乡创业,牵头成立了合作社,请来农技专家,培育出“四季红”番石榴错峰上市,带动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加5.5万元。
2020年,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达到1010万人,比2019年增加160万人,同比增长19%,是近年来增加最多、增长最快的一年,1900多万返乡留乡人员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据统计,平均每个返乡创业创新项目可吸纳6.3人稳定就业、17.3人灵活就业,并通过采用契约式、分红式、股份式联结方式,把产业增值收益留给农民。
当前,夏粮生产基础较好,丰收有基础。乡村产业加快发展,乡村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元价值持续发力。农民增收的步伐更加稳健、增收的劲头更加澎湃、增收的底气更加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