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清种源家底 推进种业振兴
来源: | 作者:人民网

   农业种质资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事关种业振兴全局。11月23日,农业农村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进展情况。

  扎实推进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发现一大批新资源
  农业种质资源是开展优良品种选育的基础,做好种质资源普查和保护是打好种业翻身仗的第一仗。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列入重点工作。
  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孙好勤在会上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组织过两次全国农作物和畜禽种质资源征集调查,但距今已过去30多年和10余年,水产种质资源此前还未开展过全国性调查。今年3月,我国启动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新形势下开展全国性的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加快摸清资源家底、实施抢救性收集保护、发掘一批优异新资源,已成为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的一项紧迫任务。
  会上介绍,截至目前,农作物种质资源方面已全部完成共2323个县的普查与征集,畜禽方面行政村普查覆盖率达到97.6%,水产方面普查覆盖率超过95%,普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发现了一大批新资源。新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2.08万份,新发现鉴定畜禽遗传资源18个,新收集水产养殖种质资源3万余份。“这些资源有的年代久远,有的珍稀濒危,有的承载了农耕文明和传统文化,特别是填补了青藏高原畜禽遗传资源普查的空白。”孙好勤说。
  抢救保护了一批珍稀资源。新采集六大畜种的遗传材料5万份。中山麻鸭、上海水牛等濒临灭绝品种,在这次普查中被重新发现并得到妥善保护,是这次普查的重大收获。据介绍,从今年开始,中央财政新增资金1.15亿元,用于保护159个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同时,各地也纷纷加大普查保护投入力度。
  国家种质资源库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目前,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已于9月份完成建设并投入试运行,国家畜禽种质资源库7月份已批准立项,国家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10月份已正式投入运行。此外,国家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升级改造有关工作也已启动。
  强化人才技术支撑,推进信息技术应用
  此次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全国畜牧总站党委书记时建忠介绍,此次在全国普查的基础上,将青藏高原作为重点,填补了前两次资源调查的空白。国家层面派出200多位专家深入青藏高原区域,对每一个新发现的资源,层层把好现场审核验收关和实验室比对确认关,从基因上对初步判定的新资源进行最后判定。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一级巡视员李书民介绍,今年是我国首次开展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有利于加快摸清水产种质资源家底和发展变化趋势,开展抢救性收集保护,发掘一批新的优异资源。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设立了第一次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办公室,成立了技术专家组,加强各地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作用。
  孙好勤介绍,为了确保资源普查结果更高效、更可靠、更精准,一方面强化专业人才支撑,集中了种质资源、植物分类、生物育种、信息化等多领域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研究制定了普查技术路线和专业技术规范,确保资源普查的科学性。另一方面,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构建了资源普查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实现实时动态监测和监督,大大提高普查效率。同时,促进多项技术融合。利用生态环境技术,明确优异种质资源的地理生态分布,利用生理和遗传技术,实现对新收集资源的活力检测和比对查重,保障了资源的有效性和遗传的多样性。
  国家种质资源库是确保我国农业种质资源长期战略保存的重要设施。其中,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建在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新库于2019年2月开工建设,今年9月份建成并投入试运行。会上介绍,新库有3个特点:一是容量大,总容量达到150万份,可满足今后50年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安全保存、鉴定挖掘和新品种培育等需求;二是保存方式完备,覆盖世界上所有植物种质资源保存方式;三是技术先进,保存全过程实现智能化、信息化,种子贮藏寿命可达50年,目前在全球是最长的。
  “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开展优良品种选育
  据了解,普查收集是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第一步,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再利用,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和产业优势。
  如何将种质资源转化为好品种?“从优异性状到优异品种,过程还是非常艰辛的,驯化过程、人工辅助育种过程时间非常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钱前介绍,育种过程包括对种质资源进行精准鉴定、杂交组配、辅助选择等。“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加大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力度,高效发掘优异基因资源,开展新品种培育,为实现种业振兴提供支撑保障。
  孙好勤介绍,下一步将重点做好3件事:一是把优异种质资源性状挖掘出来。二是把优异种质资源共享起来。目前,正在推进资源登记工作,推动发布可供利用的种质资源目录。三是把优异的种质资源开发出来。组织开展优异资源的展示推介,讲好种质资源故事,鼓励地方品种申请地理标志产品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农业种质资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事关种业振兴全局。11月23日,农业农村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进展情况。
  扎实推进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发现一大批新资源
  农业种质资源是开展优良品种选育的基础,做好种质资源普查和保护是打好种业翻身仗的第一仗。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列入重点工作。
  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孙好勤在会上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组织过两次全国农作物和畜禽种质资源征集调查,但距今已过去30多年和10余年,水产种质资源此前还未开展过全国性调查。今年3月,我国启动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新形势下开展全国性的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加快摸清资源家底、实施抢救性收集保护、发掘一批优异新资源,已成为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的一项紧迫任务。
  会上介绍,截至目前,农作物种质资源方面已全部完成共2323个县的普查与征集,畜禽方面行政村普查覆盖率达到97.6%,水产方面普查覆盖率超过95%,普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发现了一大批新资源。新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2.08万份,新发现鉴定畜禽遗传资源18个,新收集水产养殖种质资源3万余份。“这些资源有的年代久远,有的珍稀濒危,有的承载了农耕文明和传统文化,特别是填补了青藏高原畜禽遗传资源普查的空白。”孙好勤说。
  抢救保护了一批珍稀资源。新采集六大畜种的遗传材料5万份。中山麻鸭、上海水牛等濒临灭绝品种,在这次普查中被重新发现并得到妥善保护,是这次普查的重大收获。据介绍,从今年开始,中央财政新增资金1.15亿元,用于保护159个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同时,各地也纷纷加大普查保护投入力度。
  国家种质资源库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目前,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已于9月份完成建设并投入试运行,国家畜禽种质资源库7月份已批准立项,国家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10月份已正式投入运行。此外,国家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升级改造有关工作也已启动。
  强化人才技术支撑,推进信息技术应用
  此次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全国畜牧总站党委书记时建忠介绍,此次在全国普查的基础上,将青藏高原作为重点,填补了前两次资源调查的空白。国家层面派出200多位专家深入青藏高原区域,对每一个新发现的资源,层层把好现场审核验收关和实验室比对确认关,从基因上对初步判定的新资源进行最后判定。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一级巡视员李书民介绍,今年是我国首次开展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有利于加快摸清水产种质资源家底和发展变化趋势,开展抢救性收集保护,发掘一批新的优异资源。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设立了第一次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办公室,成立了技术专家组,加强各地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作用。
  孙好勤介绍,为了确保资源普查结果更高效、更可靠、更精准,一方面强化专业人才支撑,集中了种质资源、植物分类、生物育种、信息化等多领域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研究制定了普查技术路线和专业技术规范,确保资源普查的科学性。另一方面,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构建了资源普查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实现实时动态监测和监督,大大提高普查效率。同时,促进多项技术融合。利用生态环境技术,明确优异种质资源的地理生态分布,利用生理和遗传技术,实现对新收集资源的活力检测和比对查重,保障了资源的有效性和遗传的多样性。
  国家种质资源库是确保我国农业种质资源长期战略保存的重要设施。其中,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建在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新库于2019年2月开工建设,今年9月份建成并投入试运行。会上介绍,新库有3个特点:一是容量大,总容量达到150万份,可满足今后50年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安全保存、鉴定挖掘和新品种培育等需求;二是保存方式完备,覆盖世界上所有植物种质资源保存方式;三是技术先进,保存全过程实现智能化、信息化,种子贮藏寿命可达50年,目前在全球是最长的。
  “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开展优良品种选育
  据了解,普查收集是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第一步,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再利用,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和产业优势。
  如何将种质资源转化为好品种?“从优异性状到优异品种,过程还是非常艰辛的,驯化过程、人工辅助育种过程时间非常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钱前介绍,育种过程包括对种质资源进行精准鉴定、杂交组配、辅助选择等。“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加大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力度,高效发掘优异基因资源,开展新品种培育,为实现种业振兴提供支撑保障。
  孙好勤介绍,下一步将重点做好3件事:一是把优异种质资源性状挖掘出来。二是把优异种质资源共享起来。目前,正在推进资源登记工作,推动发布可供利用的种质资源目录。三是把优异的种质资源开发出来。组织开展优异资源的展示推介,讲好种质资源故事,鼓励地方品种申请地理标志产品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农业种质资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事关种业振兴全局。11月23日,农业农村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进展情况。
  扎实推进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发现一大批新资源
  农业种质资源是开展优良品种选育的基础,做好种质资源普查和保护是打好种业翻身仗的第一仗。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列入重点工作。
  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孙好勤在会上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组织过两次全国农作物和畜禽种质资源征集调查,但距今已过去30多年和10余年,水产种质资源此前还未开展过全国性调查。今年3月,我国启动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新形势下开展全国性的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加快摸清资源家底、实施抢救性收集保护、发掘一批优异新资源,已成为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的一项紧迫任务。
  会上介绍,截至目前,农作物种质资源方面已全部完成共2323个县的普查与征集,畜禽方面行政村普查覆盖率达到97.6%,水产方面普查覆盖率超过95%,普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发现了一大批新资源。新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2.08万份,新发现鉴定畜禽遗传资源18个,新收集水产养殖种质资源3万余份。“这些资源有的年代久远,有的珍稀濒危,有的承载了农耕文明和传统文化,特别是填补了青藏高原畜禽遗传资源普查的空白。”孙好勤说。
  抢救保护了一批珍稀资源。新采集六大畜种的遗传材料5万份。中山麻鸭、上海水牛等濒临灭绝品种,在这次普查中被重新发现并得到妥善保护,是这次普查的重大收获。据介绍,从今年开始,中央财政新增资金1.15亿元,用于保护159个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同时,各地也纷纷加大普查保护投入力度。
  国家种质资源库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目前,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已于9月份完成建设并投入试运行,国家畜禽种质资源库7月份已批准立项,国家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10月份已正式投入运行。此外,国家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升级改造有关工作也已启动。
  强化人才技术支撑,推进信息技术应用
  此次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全国畜牧总站党委书记时建忠介绍,此次在全国普查的基础上,将青藏高原作为重点,填补了前两次资源调查的空白。国家层面派出200多位专家深入青藏高原区域,对每一个新发现的资源,层层把好现场审核验收关和实验室比对确认关,从基因上对初步判定的新资源进行最后判定。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一级巡视员李书民介绍,今年是我国首次开展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有利于加快摸清水产种质资源家底和发展变化趋势,开展抢救性收集保护,发掘一批新的优异资源。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设立了第一次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办公室,成立了技术专家组,加强各地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作用。
  孙好勤介绍,为了确保资源普查结果更高效、更可靠、更精准,一方面强化专业人才支撑,集中了种质资源、植物分类、生物育种、信息化等多领域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研究制定了普查技术路线和专业技术规范,确保资源普查的科学性。另一方面,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构建了资源普查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实现实时动态监测和监督,大大提高普查效率。同时,促进多项技术融合。利用生态环境技术,明确优异种质资源的地理生态分布,利用生理和遗传技术,实现对新收集资源的活力检测和比对查重,保障了资源的有效性和遗传的多样性。
  国家种质资源库是确保我国农业种质资源长期战略保存的重要设施。其中,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建在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新库于2019年2月开工建设,今年9月份建成并投入试运行。会上介绍,新库有3个特点:一是容量大,总容量达到150万份,可满足今后50年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安全保存、鉴定挖掘和新品种培育等需求;二是保存方式完备,覆盖世界上所有植物种质资源保存方式;三是技术先进,保存全过程实现智能化、信息化,种子贮藏寿命可达50年,目前在全球是最长的。
  “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开展优良品种选育
  据了解,普查收集是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第一步,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再利用,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和产业优势。
  如何将种质资源转化为好品种?“从优异性状到优异品种,过程还是非常艰辛的,驯化过程、人工辅助育种过程时间非常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钱前介绍,育种过程包括对种质资源进行精准鉴定、杂交组配、辅助选择等。“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加大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力度,高效发掘优异基因资源,开展新品种培育,为实现种业振兴提供支撑保障。
  孙好勤介绍,下一步将重点做好3件事:一是把优异种质资源性状挖掘出来。二是把优异种质资源共享起来。目前,正在推进资源登记工作,推动发布可供利用的种质资源目录。三是把优异的种质资源开发出来。组织开展优异资源的展示推介,讲好种质资源故事,鼓励地方品种申请地理标志产品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农业种质资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事关种业振兴全局。11月23日,农业农村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进展情况。
  扎实推进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发现一大批新资源
  农业种质资源是开展优良品种选育的基础,做好种质资源普查和保护是打好种业翻身仗的第一仗。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列入重点工作。
  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孙好勤在会上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组织过两次全国农作物和畜禽种质资源征集调查,但距今已过去30多年和10余年,水产种质资源此前还未开展过全国性调查。今年3月,我国启动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新形势下开展全国性的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加快摸清资源家底、实施抢救性收集保护、发掘一批优异新资源,已成为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的一项紧迫任务。
  会上介绍,截至目前,农作物种质资源方面已全部完成共2323个县的普查与征集,畜禽方面行政村普查覆盖率达到97.6%,水产方面普查覆盖率超过95%,普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发现了一大批新资源。新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2.08万份,新发现鉴定畜禽遗传资源18个,新收集水产养殖种质资源3万余份。“这些资源有的年代久远,有的珍稀濒危,有的承载了农耕文明和传统文化,特别是填补了青藏高原畜禽遗传资源普查的空白。”孙好勤说。
  抢救保护了一批珍稀资源。新采集六大畜种的遗传材料5万份。中山麻鸭、上海水牛等濒临灭绝品种,在这次普查中被重新发现并得到妥善保护,是这次普查的重大收获。据介绍,从今年开始,中央财政新增资金1.15亿元,用于保护159个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同时,各地也纷纷加大普查保护投入力度。
  国家种质资源库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目前,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已于9月份完成建设并投入试运行,国家畜禽种质资源库7月份已批准立项,国家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10月份已正式投入运行。此外,国家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升级改造有关工作也已启动。
  强化人才技术支撑,推进信息技术应用
  此次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全国畜牧总站党委书记时建忠介绍,此次在全国普查的基础上,将青藏高原作为重点,填补了前两次资源调查的空白。国家层面派出200多位专家深入青藏高原区域,对每一个新发现的资源,层层把好现场审核验收关和实验室比对确认关,从基因上对初步判定的新资源进行最后判定。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一级巡视员李书民介绍,今年是我国首次开展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有利于加快摸清水产种质资源家底和发展变化趋势,开展抢救性收集保护,发掘一批新的优异资源。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设立了第一次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办公室,成立了技术专家组,加强各地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作用。
  孙好勤介绍,为了确保资源普查结果更高效、更可靠、更精准,一方面强化专业人才支撑,集中了种质资源、植物分类、生物育种、信息化等多领域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研究制定了普查技术路线和专业技术规范,确保资源普查的科学性。另一方面,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构建了资源普查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实现实时动态监测和监督,大大提高普查效率。同时,促进多项技术融合。利用生态环境技术,明确优异种质资源的地理生态分布,利用生理和遗传技术,实现对新收集资源的活力检测和比对查重,保障了资源的有效性和遗传的多样性。
  国家种质资源库是确保我国农业种质资源长期战略保存的重要设施。其中,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建在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新库于2019年2月开工建设,今年9月份建成并投入试运行。会上介绍,新库有3个特点:一是容量大,总容量达到150万份,可满足今后50年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安全保存、鉴定挖掘和新品种培育等需求;二是保存方式完备,覆盖世界上所有植物种质资源保存方式;三是技术先进,保存全过程实现智能化、信息化,种子贮藏寿命可达50年,目前在全球是最长的。
  “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开展优良品种选育
  据了解,普查收集是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第一步,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再利用,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和产业优势。
  如何将种质资源转化为好品种?“从优异性状到优异品种,过程还是非常艰辛的,驯化过程、人工辅助育种过程时间非常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钱前介绍,育种过程包括对种质资源进行精准鉴定、杂交组配、辅助选择等。“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加大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力度,高效发掘优异基因资源,开展新品种培育,为实现种业振兴提供支撑保障。
  孙好勤介绍,下一步将重点做好3件事:一是把优异种质资源性状挖掘出来。二是把优异种质资源共享起来。目前,正在推进资源登记工作,推动发布可供利用的种质资源目录。三是把优异的种质资源开发出来。组织开展优异资源的展示推介,讲好种质资源故事,鼓励地方品种申请地理标志产品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