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农民网!
贵州罗甸:召开“两中心融合”+民族民间文艺创作工作座谈会
来源:中国农民网 | 作者:邹书凯

中国农民网贵州讯  (文丰 记者  黄庆松  杨秉孝)5月19日,由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促进会和黔南州罗甸县委宣传部共同组织召开的罗甸县“融媒体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民族民间文艺创作工作座谈会。罗甸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曹斐琳主持会议并讲话。受罗甸县委宣传部邀请,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促进会名誉会长谢彬如、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促进会会长段丽娜、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促进会副会长田刚毅、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促进会监事李友舒、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促进会副秘书长丁涛、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促进会乡村振兴委员会委员黄光药出席座谈会。罗甸县委宣传部、县融媒体中心、县文联、县民宗局、县文旅局、县妇联、县老年大学、县民间文艺家协会等有关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会。曹斐琳对促进会一行到来表示衷心感谢!她说,2022年3月以来,与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促进会相关负责人多次沟通,结合罗甸工作实际,双方共商共谋,今天以罗甸“两中心融合”+民族民间文艺创作的方式召开工作座谈会,希望通过双方交流碰撞,找到各自工作的创新点和结合点,促进罗甸县民族民间文艺创作和更好开展对外宣传文化工作水平。

微信图片_20220520195743

促进会一行认真听取了罗甸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融媒体心主任龙正杰的情况介绍。龙正杰说,罗甸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县融媒体中心都是打通群众工作“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渠道,也是连接民族民间文艺创作的桥梁和纽带。今天我们探讨以“两中心融合”+民族民间文艺创作的方式,主要是想以民族民间文艺创作为抓手,在推动“两个中心”融合发展中向社会各阶层组织借力,着力在群众需求、优化宣传策略、突出效果导向上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切实推动“两个中心”向纵深发展,实现“两心相悦”,真正使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在基层实起来、强起来,让党的惠民政策和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微信图片_20220520195751

谢彬如表示,“罗甸红色、民族、地方特色文化优势独特,如何把文化资源转为发展优势、实现物质形态和艺术形态的转换并上升到艺术高度的创新与创造,抓好民族民间文艺创作,培养罗甸文艺队伍,推动群众参与与文化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段丽娜说,“自2012年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促进会率先在罗甸成立分会以来,促进会坚持不懈扶持罗甸民族文化发展与队伍建设,主办罗甸首届民族文化进校园展演、首届罗甸千岛湖民族文化艺术节、多次组织罗甸多彩风雅艺术团参加全国比赛并获金奖,截至今年4月,促进会先后在罗甸新莲村、木引村建立民族文化、花灯艺术传承基地,在越秀山庄、寓农山庄建立乡村文化和旅游示范基地,双方合作,有利于资源整合,促进工作全面开展。”

微信图片_20220520195759

与会专家学者从各自思考和工作出发,提出了宝贵意见与合理化的建议。

微信图片_20220520195805

        据悉,此项工作将从“文艺+理论”讲好百姓故事,把理论生活化、学习愉悦化,利用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特色文化广场等基层宣讲阵地,发挥民族民间优秀文化人才作用,通过“小文艺”讲好“大道理”,将理论知识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方式展演出来,让小戏小品成为理论政策最好的“翻译”。将从“文艺+治理”讲好社会治理,以“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为载体,探索发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创新路径,将用“地方方言”讲述“身边感人事”,进一步增强了宣讲的亲和力、感染力,使基层治理宣传教育更具温度、更有活力、更接地气。将以“文艺+文明”讲好时代新风。通过广泛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凝聚志愿力量,最大限度地弥补县级媒体资源不足、覆盖面小的问题,从而生成多元主体参与内容生产的传播生态体系,进一步筑牢文明实践阵地,真正实现“两个中心”的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将以“文艺+实践”讲好特色品牌。精心打造了具有罗甸本土特色的“德润矩阵”“文明新风看罗甸”“乡贤课堂”“红色故事会”等多项文明实践特色品牌,以“小切口”宣传“大思想”,使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县融媒体中心能够同频共振、协同发展,进一步推动“两个中心”全面深度融合。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1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