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农民网-四川频道!
重庆梁平打造明月山精品民宿群 赋能和美乡村新发展

  核心提示    

  前不久,位于重庆市梁平区百里竹海旅游度假区的竹山镇举行民宿行业沙龙活动,民宿经营者、旅游专家、游客等汇聚一堂,寻求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良方,赋能和美乡村新发展。

  “东有莫干山,西有明月山。”近年来,梁平区围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康养文化旅游目的地,以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建设为重要契机,联合明月山毗邻区县大力发展民宿产业,以创建百里竹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载体,建成精品民宿100余家,民宿床位达2000余张,初步形成了明月山精品民宿群。

  “民宿群是梁平区发展生态康养产业的重要拼图。”梁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区将依托明月山周边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发掘利用自然景观、森林环境、农林产品、休闲养生等资源,与现代医学和中医等传统医学有机结合,开展森林康复、疗养、养生、休闲等旅游活动。力争到2027年,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康养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推进景区建设打造精品民宿

  明月山为川东平行褶皱峡谷区的第三条山脉,明月山梁平段,两峰对峙,横亘百里,修竹成林,拥有成片竹林35万亩,故名“百里竹海”。

  “百里竹海是全国寿竹面积最大的竹海景区,也是竹木共生的著名景区。”梁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明月山·百里竹海有100多个竹类品种,素有“竹类博物馆”“中国寿竹之乡”的美誉,是全国首批“森林氧吧”。

  百里竹海也拥有大量煤炭、石膏等矿产资源。特别是竹海深处的猎神村,早在30多年前,几乎家家参与砍伐竹子造纸,后来又办企业采矿石,以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近年来,梁平区相继关闭猎神村境内5座石膏矿,划定6.4平方公里生态保护区域,加强矿区生态修复,保护竹林资源,全村森林覆盖率达94%,拥有成片竹林近1万亩,百里竹海恢复了群山叠翠的自然面貌。

  “既夯实生态底色,又推进景区景点建设。”梁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巧打“中国寿竹之乡”“森林氧吧”等金字招牌,高水平规划建设“五湖四海”(明月湖、竹风湖、花石湖、猎神湖、观音湖,寿海、琴海、棋海、蝶海),积极创建百里竹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先后打造了20多个景点,建起了景区步道、湿地公园等,提升了旅游民宿环境品质。”该负责人说。

  竹海、竹山,竹街、竹楼、竹墙、竹桌、竹椅、竹工艺品……起伏跌宕的明月山,绵延百里的竹海,有清风、有细雨、有落日,置身其间,生活变得从容又平和,安宁而简单。

  以建设“北斗七星”,打造“百里星宿”为目标,梁平学习安吉经验,借鉴德清做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借助好生态、好环境,依托蝶海、观音洞、明月汇、寿海、猎神湖、竹风湖、千年黄桷树群等景点,先后打造了7个各具特色的民宿群落,犹如北斗七星般散落于百里竹海景区,闪耀夺目。

  在明月山·明月汇,星空露营房车基地涵盖了房车酒店、集装箱酒店、小木屋等多种特色民宿;在原竹山完小搬迁后的废弃建筑中,梁山驿旧貌换新颜,成为一处具有地域特色的交通文化创意空间;老鹰窝·墨林竹院精品民宿坐拥竹海百里风光,通过改造14栋老民居,新建民宿文化广场、民宿度假旅店、乡村美食餐馆等生态文化旅游设施,将百里竹海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精品民宿风情有机融合。

  山水与民宿相依,梁平推进景区建设打造精品民宿,还在百里竹海景区建成猎神三巷新兴商业街,再现川渝东北“三巷六坊九大碗”民俗风情,构成了现代人理想的“桃花源”胜境。

  如今,梁平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历史机遇,联动长寿、垫江、邻水、达川、大竹、开江等川渝毗邻区县,共同打造明月山民宿群,唱响“东有莫干山,西有明月山”品牌。

  盘活闲置房屋改造乡村民宿

  初夏时节,梁平区蟠龙镇扈槽村唐家坡印象民宿主朱丽娟的电话响个不停,陆陆续续有人开始找她预约避暑纳凉、采摘水果。

  过去,地处深山的扈槽村交通闭塞,产业薄弱,大多数青壮年外出务工,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以致耕地被闲置,部分夯土民居闲置。

  “我一直有个‘田园梦’。”朱丽娟在北京打拼多年,事业有成,家也安在了北京。得知家乡梁平老家的“二环路”修进了大山,打通了扈槽村与外界的联系,就有了返乡创业的想法。她说,“回来盘活闲置夯土民居,流转闲置地种植有机食品。”

  2018年,朱丽娟回到扈槽村租赁村民闲置的夯土民居,保持原有整体风貌改造成农家乐,取名“唐家坡印象”;同时流转了300亩闲置地,分别引种了美国红心苹果、西梅、杨梅、蓝莓、平谷大桃等10多种水果以及各种蔬菜。

  体验别样、质朴的乡野生活,现在,“唐家坡印象”成了扈槽村乡村旅游的一张名片。朱丽娟不但盘活了当地闲置的农房和土地,吸引游客进了乡村,还将带动大山里的农产品卖到大城市。

  “盘活闲置房屋改造乡村民宿,不仅留住了乡村原始风貌,还激起了乡情乡愁。”梁平区相关负责人称,梁平依托特有的山水田园风光等优质生态资源,利用废弃学校、低产坡地、老旧院落等闲置房屋土地,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开发民宿项目,引导群众利用自有闲置农房、院坝等,自主开办民宿、农(竹)家乐,推动农房变客房、劳作变体验,成为游客触摸历史文化脉动的重要窗口。

  在梁平区曲水镇聚宝村,大学生刘平返乡来到谭家院子,流转了7栋老旧农舍和240余亩土地,开发精品民宿。据介绍,经过改造的上房夯土民宿,有6间房屋供游客住宿;千艺坊则是传统手工艺术制作场地,对传统手工艺术文化传播进行课程开发,让游客体验梁平木版年画、竹编等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

  复平镇的天池山居,依山而建,采用高低错落的全木质结构造型,从用材到饰品,朴素与奢华混搭,舒适与自然结合,将城市化的星级酒店的享受与自然幽静的山里风景相融合,真正追求回归乡村,回归自然。

  闻稻香、听蛙鸣、揽明月、忆乡愁,梁平依托田园风光和特色资源,结合农事体验发展乡村体验民宿,散落于稻海、柚海、花海之中,与百里竹海民宿遥相呼应。

  以“民宿+”发展文化型民宿

  今年初,“交通强国 品牌力量”第五届交通运输优秀文化品牌推选活动结果揭晓。梁平区推选的“梁山驿”文化品牌喜获“传播力文化品牌”称号。

  梁山驿因梁平古称梁山,并设官驿而得名,位于千年古蜀道旁,有着独特的文化与地理条件。2019年,梁平区将梁山驿所在的一所废弃小学与周边闲置地块激活并加以利用,以道路文化主题为内核,通过设计改造建成一所集旅游服务、娱乐聚会、文化交流等于一体的特色民宿。

  “通过文化理念和乡村民宿的双重加持,梁山驿既有乡居的温暖和质朴,又增添了文艺的质感以及现代风格的简洁与纯粹。”梁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整个项目由5.6公里的古川楚蜀道体验区、交通文化展览展示区、餐饮住宿综合服务区构成,在原学校操场迁移或拓刻了“蜀道难”“蜀岭雄风”等6块具有代表性的古驿道石碑;原学校礼堂复原了古道、古桥等景观;原小学教室成为藏书3000余册的图书馆。“游客可从实物、文字或图片中,找寻这片土地上的独特记忆。”该负责人说。

  自2020年竣工投用以来,梁山驿特色民宿致力于古道文化的研究、推广、传播,致力于打造以古道为基础、文化为灵魂、创作为特点的品牌文化,举办专题创作、艺术展览、艺术沙龙及研讨活动等上百场,形成《万梁古道:历史、路线与遗产》等论文十余篇,创作了新梁山灯戏《拓路人》、音乐《我在梁山驿等你》、散文《做客梁山驿》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文艺作品。

  现在,梁山驿已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古道文化核心品牌、具有高辨识度的文旅融合新IP,被重庆市民宿产业协会评为重庆首批“金牌民宿”。

  “文化是民宿高质量发展的灵魂。”梁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民宿是一种创意项目,体现着投资者对文化和意境的追求,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历史记忆。他说,“文化不仅是装饰和体验活动的叠加,更是贯穿于整个民宿的灵魂,是传递地域文化的窗口。”

  近年来,梁平区围绕“民宿+主题文化”,深度挖掘茶文化、竹文化、米文化、驿道文化、耕读文化、非遗文化等,打造了“田园民宿”“竹海民宿”“古寨民宿”“夯土民宿”“吊脚楼民宿”等各类大小独具巴渝风情的主题民宿,成为梁平地域文化展示宣传的重要平台。

  位于双桂湖的国家湿地公园,是一个湖与诗的院子,悄悄生长在湿地公园里的“桃花源”,这里可以看湖、读诗、听禅、小憩、观景,可以静静地享受时光、享受这份逃离城市的惬意和舒适。

  在万石耕春景区,碗米民宿以稻田为依托,以农耕文化为灵魂,植入土陶制作、稻谷成米、稻草编织、稻田舞台等丰富多样的体验式项目,集回归田园生活、体验自然乐趣、创造生态艺术为一体。

  一座古朴的院子、一间幽静的茶室、一桌地道的农家菜、一段缓慢的生活……梁平将农事体验、康养度假、文化创意等多种元素深度融合,实现“小民宿,大联动”,不断提高旅游业发展质量,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1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