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仓海村:一树蚕桑撑起“腰杆子”鼓起“钱袋子”
来源:中国农民网 | 作者:王毅

  来到云南省镇雄县盐源镇仓海村育蚕厂时,正值从浙江等地远道而来的收购商,上门收购刚刚“下山”的蚕茧。白花花的新鲜蚕茧装得满满的,一框又一框,摆满整个育蚕厂。

  “这季共养了25张蚕,每张采收100来斤蚕茧,共收了2500余斤。按每斤蚕茧卖25元算,这一季蚕茧卖出后,可获得将近7万元收入。”仓海村挂村领导汪帅忠算起了经济账。

1

  养一季蚕可获7万元,一年养三季就可获得20余万元的收入。这之前,对仓海村这个村集体经济“后进生”来说,是个不敢想也从来没有想过要去做的事。

  仓海村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深,一直是镇雄县发展最为滞后的行政村。脱贫攻坚初期,贫困发生率高达40.06%。   经过脱贫攻坚期间的努力,全村境内的道路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全面提升、产业建设持续推进,但由于基础条件太差,全村直到2020年才摘除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空白村”的帽子。虽有脱贫攻坚期间打下的坚实底子,但长期形成的“等、靠、要”思想,严重制约着全村整体的发展。

2

  去年,村“两委”换届后,盐源镇选优配强了苍海村村级班子,也成立了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公司,搭起了村集体经济框架。但要如何将一个“后进生”扶上“马”,送一程?这可让镇挂联仓海村领导汪帅忠愁坏了。??

  经过多方考察、调研、论证、协调,仓海村最终把目光锁定在蚕桑树上,决定通过村集体公司发展蚕桑产业。原来,早在2019年,仓海村就通过公司+农户+基地的形式,由乌蒙印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流转土地,发展种植了1512亩桑葚基地。如今,这批桑葚已经丰产,农户采摘的果桑,由乌蒙印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收购后用于生产果桑酒。可是,果桑采摘结束后,桑树上的桑叶就废弃了。

3

  正巧,省农科院蚕蜂所专家到基地开展田间管理培训,看到满树弃而无用的桑叶,专家们心痛不已,决定提供技术指导,帮助仓海村发展育蚕产业,让弃而无用的桑叶发挥效益,把一树蚕桑的效益最大化。

4

  于是一个“党支部+龙头企业 +村集体公司+基地”的模式在仓海村开启试点。以村集体公司为育蚕产业发展主体,开办育蚕厂,挺在前面带头示范引领,带着群众干;龙头企业乌蒙印象有限公司提供资金支持,免费提供桑叶、蚕种,联系商家收购,解决后顾之忧;省农科院蚕蜂所专家驻点开展技术指导;群众进入地块采摘桑叶,按0.5元每斤的价格,论斤售卖给育蚕厂,获取劳动报酬,增加收入。

5

  在仓海村育蚕厂大门口的公示栏上,贴满了当地群众采摘桑叶售卖明细,每人采得多少斤、共卖多少钱一目了然。

6

  育蚕厂运营起来后,村集体、企业、农户多方已真正成为“双捆绑”的利益联结共同体。据介绍,目前,仓海村有桑葚基地固定管理员18名,育蚕厂管理员1名、技术人员4名、时段性工人15名。开展田间管理、育蚕技术培训177人次,24名农村留守妇女实现就地就业。通过“田间管理和育蚕务工工资+免费提供蚕种+统一收购桑葚和蚕茧”创收模式,农户“零”成本投入,带动273户群众,使得村集体、企业受益,群众增收。

  “仓海”桑更甜,群众喜增收。仓海村正在凭借一树蚕桑,撑起村集体的“腰杆子”,鼓起群众的“钱袋子”。

  (供稿:云南省镇雄县融媒体中心)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