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台樱菇互补兴农业 香椿飘香促增收
来源:大众日报 | 作者:邢金钰

  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张格庄镇姜家村省级现代大樱桃产业园示范基地内,一幅生机盎然的立体种植画卷正徐徐展开。近日,记者走进这片园区,只见樱桃树列队而立,树根处在秸秆的庇护下,一朵朵大球盖菇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农户们穿梭其中,忙着采摘第一茬的丰收果实。

  大球盖菇,又称“赤松茸”,其伞盖赤红、菌干嫩白,不仅外观诱人,而且香气四溢、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姜家村党支部书记吴团中介绍:“目前,我们村共种植了30亩的大球盖菇,销售价每斤在15~18元,每亩地基本能卖到2.2万元左右。”这一数字,不仅让农户们喜笑颜开,更展现了姜家村党支部在产业发展上的智慧和决心。

  去年10月,姜家村党支部看准了大球盖菇市场的稀缺性和与大樱桃种植的互补性,在鲁东大学、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以及山东兴程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指导下,启动了特色“林下菇”种植项目。村民们从最初的“啥也不懂”到如今的“熟练精通”,全程参与、共同见证了这一产业的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林下菇”种植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由山东兴程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为村民提供菌种和栽培时期的技术指导、包销服务,这一模式极大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激发了农户的种植热情。同时,大球盖菇的种植也带来了生态红利。菌糠直接深翻耕还田,成为果园的肥料,实现了“以林养菌、以菌促林、樱菇共存”的生态循环效应。

  姜家村食用菌的种植只是张格庄镇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张格庄镇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积极探索土地增产增效和村民增收致富的可持续、可推广的农业发展之路。如今,张格庄镇已从单一的“樱桃主导”模式转变为“樱菇互补、双产驱动”的多元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张格庄镇的权家山村也凭借特色香椿种植,走出了一条致富路。春季地温偏高,使张格庄镇的地堰香椿提早发芽,相较其他地方可早上市一周左右。其中,张格庄镇权家山村的香椿种植面积最大,约为500亩,产量可达2.5万斤,销售额接近16万元。

  权家山村党支部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香椿种植,创建“权家山地堰香椿”品牌。权家山的香椿属于红油香椿,天然无公害,随着“权家山地堰香椿”品牌的打响,如今村民不用出村,就能把香椿卖出去,通过空运输送到辽宁、四川等地。“我们的香椿大家都抢着要,根本不愁卖。”权家山村村民权锡秋自豪地说。

  张格庄镇将持续科学谋划林下产业布局,不断增强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形成“四季皆收、绿色发展、多元创收”的发展格局,助推农业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春风十里不如香椿一簇,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张格庄镇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