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水乡”不是梦——仙桃生态农业路径探访
来源: | 作者:admin

  湖北日报讯 记者 张卫华 通讯员 易赶帮 刘习元

  以绿色为主线,让人们重回梦里水乡,成为仙桃上下的共识。

  市委书记胡玖明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仙桃不要带污染的GDP,不要今人怨、后人憾的GDP,让这片古老的土地恢复灵气,焕发绿色生机。

  钢构恒温车间里,双孢菇朵朵密布

  10月30日,第13届武汉农博会湖北生态农业品牌创新推介交流活动中,仙桃菇珍园菌业公司技术总监刘顺根就双孢蘑菇工厂化课题作专题发言。一时间,刘顺根成了现场“明星”,找他咨询、取经、要货的人络绎不绝。

  而在离农博会不足百公里的仙桃菇珍园基地,则是另外一番景象:高大的钢构恒温车间里,工人们正在采摘鲜菇,乳白色的双孢菇像珍珠朵一样,密布在层层有机质隔板上;车间外,打包、装货,一片忙碌,每天从这里发往北上广及省内的双孢菇10多吨。

  菇珍园2014年进入彭场镇,经两年发展,已成为华中规模最大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

  目前,刘顺根正在进行一项技术攻关,研究“秸秆+鸡粪”与“稻草+鸡粪”模式的互换,在不影响双孢菇产量、品质的前提下,新增一种新的培养基。这样,工厂每年可消化干鸡粪5000多吨、秸秆7000多吨、稻草2000多吨。

  双孢菇的生长基秸秆、鸡粪,正是令人头痛的治理对象。这种模式将秸秆、稻草、鸡粪变废为宝。

  引进民间资本,力推绿色崛起,正成为仙桃农村产业发展的潮流。

  昔日臭水垸,变成休闲观光农业园

  仙桃市西南边的九合垸,绿色掩映下的小镇,虽是深秋,田野种绿栽花正忙。

  以前的九合垸人,最引以为傲的是规模畜禽养殖,地里种“粮棉油”老三样。口袋没鼓起来,前塆后院的水却臭了。

  九合垸痛定思变,做水文章、绿文章,向碧水蓝天间要“金山银山”。以绿色理念,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间找到绿色平衡点。

  短短3年,九合垸引进台商建起九合兰园,种植面向都市高端市场的花卉。引进民营资本建起京九庄园,走休闲观光农业的路子。

  九合兰园出品的蝴蝶兰、金线莲、铁皮石斛已走向大城市,每逢周末,初成规模的京九庄园里观光者如云。

  规模化种植西兰花成为九合垸的另一张绿色品牌。九原春天、楚苑等果蔬专业合作社,建立“西瓜—西兰花”种植基地,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及大豆、玉米制种基地,形成以西兰花种植为主及花卉苗圃、瓜菜种植、制种三大特色板块。西兰花种植农户达800多户,面积8000多亩,人均年纯收入达2.3万元。

  猪粪肥田人工扯草,生态农庄产品质优价高

  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稻虾套养,猪粪肥田,点灯灭蛾,人工扯草,仙桃河岭村人刘君,以这种原始的农耕方式回归田园。

  收获,连他自己都感到意外:大米卖到20元一斤,散养的16头土猪,近万元一头。“没想到生态种植养殖有这么大的市场!”刘君在他的原生态农庄里接受采访时感慨。

  刘君是郑场镇河岭村人,曾在国企上班,也做过生意,当过包工头,修过青藏铁路。现在,他回老家办起了家庭农场。

  近年来,全市已兴起家庭农场463家,仅今年就新增105家,其中种植业78家、养殖业79家、种养结合91家、生态休闲15家。

  仙桃家庭农场,与自然生态和谐共融。以葡萄种植为主的陈场心怡农场,葡萄、梨、柑橘享誉荆楚。杨林尾鲫鱼湖种苗场,每年提供优质鱼苗百亿尾,鲫鱼湖成了“金银湖”。

  家庭农场的兴起,使该市绿色农业结成串、连成片、织成网,百万亩绿色水产、百万亩富硒水稻、油菜、瓜果、莲藕,孕育新的财富梦。

    (文章来源:湖北日报)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