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高产,不以高产论英雄
来源: | 作者:admin

由“高产”指标提升为“既要争高产,又要见高效,更要生态可持续”的综合要求——

要高产,不以高产论英雄

江西省永丰县五团村村民邱尧彪在清理示范区的太阳能杀虫灯。经济日报记者乔金亮摄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农业绿色发展是经济社会全局绿色发展的重要组成,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内容。农业绿色发展并非去工业化,完全放弃使用投入品,退回到工业文明之前的传统农业、原始农业,而是在新一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积极转变发展理念,更加尊重自然规律,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

  农业部、财政部日前宣布,今年中央财政将安排15亿元资金支持开展粮棉油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由原有的“高产创建”优化升级而来,改“万亩片”创建为“整建制”创建,由“高产”指标提升为“既要争高产,又要见高效,更要生态可持续”的综合要求。2.0版的高产创建的绿色和高效体现在何处?又当如何推动绿色高产创建发展?

  试点成效显著

  8月下旬,江西省永丰县五团村水稻绿色植保技术示范区,村民邱尧彪在收集杀灭的害虫。去年示范区安装了40盏杀虫灯后,热心的邱尧彪就成了“监护人”,坚持每周义务清理维护。“有了这些杀虫灯,村里1500亩水稻田每季可少用一次以上的农药,每亩能节省农药成本50多元。”他说。

  绿色植保,招数不少。示范区选用优良抗病虫害水稻品种,提高其自身抗病虫能力;引导农民引水浸沤冬闲田和收割后的早稻田,减少病虫害生存空间;利用“天敌”和微生物以虫治虫、以菌治虫;安装杀虫灯、使用性引诱剂等安全高效诱杀害虫;推行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实现低毒高效杀虫。

  五团村是当地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活动的一个示范区。近年来,该县按照“绿色、轻简、高产、高效”理念,以示范区、种粮大户和科技示范户为发力点,全面推广绿色植保技术,有效实现了农药减量控害,达到粮食产量、质量、效益“三提升”。今年,全县推广水稻高产栽培集成技术达60万亩,其中农药减量控害增产技术使用面积30万亩,预计每亩平均增产粮食20公斤,节省2至3个劳动日,可实现节本增收280多元。

  农民的观念随之转变。八江乡万亩粮食高产示范区是永丰县最早的示范区,2008年起开始实施。经过多年来的创建,示范区农民粮食生产理念有明显改变。高家村农民高春根种植了10多亩的水稻,之前效益不大好。创建之后,他熟练掌握了水稻“三控”栽培、机插高产栽培、病虫绿色防控等栽培集成技术。目前单产稳定在550公斤。他的感受是,“病虫害防控,防大于治,并且要尽量用生物、物理的方法,这样对生态有益,水稻卖价也高”。

  向单产要效益,问绿色要品质。江西省农业厅粮油局局长郑敏说,江西坚持立足绿色生态优势,在坚持粮油单产较高水平的同时,不断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提高品质,着力培育一批绿色农业品牌;在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补贴中,向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区倾斜;对购买病虫绿色防控社会化服务进行补助,积极探索乡镇整建制或大面积集中连片购买补助模式,促进区域病虫绿色防控水平整体提升。

  示范县整建制推进

  近年来,农业部在全国开展高产创建,以高产为目标、以万亩片为单元,集成推广先进技术,创造了一批高产典型。在前期高产创建成效明显的情况下,为什么要开展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农业部种植业司司长曾衍德解释说,一是供求形势变了。目前我国稻谷供求平衡有余,小麦基本平衡,玉米阶段性供过于求,大豆进口持续增加,棉油糖保持一定水平的进口。总体看,粮食供求矛盾小了,为结构调整赢得了空间。二是发展环境变了。过去,为了解决粮食短缺等供给问题,大量开荒种地、围湖造田和开采地下水,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化学投入品,导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资源环境亮起了“红灯”,粗放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

  曾衍德表示,过去开展高产创建,目标是追求高产,提出了“6、7、8、9”的目标(小麦亩产600公斤、一季稻700公斤、玉米800公斤、双季稻900公斤)。现在,不单纯以高产论英雄了,在追求高产的同时,还要注重高产与高效相统一、生产与生态相协调。为此,今年改变了过去以万亩片为单元的创建方式,在重要农产品主产区,选择288个生产基础好、优势突出的县开展整建制创建,实行优中选优、集中打造,实现高产高效的统一、生产生态的协调。

  “围绕绿色生态,河北制定了明确的目标”,河北省农业厅种植业处副调研员王俊先说,要求示范县必须建立以绿色为核心的发展模式,核心区粮食亩生产用水量要减少20%左右,化肥、农药使用量下降5%左右;棉花亩生产用工减少10%左右,化肥、农药使用量下降5%左右。重点推进统一整地、统一供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收获等统一作业,使得核心区内田成方、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旱涝保丰收。

  节本增效才能实现高产高效。吉林省农技推广总站副站长相洋说,吉林组装配套以农业机械为载体的绿色生态环保、资源高效利用技术模式,以及粮豆轮作、间作套种、种养结合等耕作模式,实现生产过程的机械化、精准化,提升了经济效益。既考虑实现高产,挖掘增产潜力,也兼顾投入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在一些玉米产区,不计成本应用高产技术的产量最高可达900多公斤,但综合考虑资源条件和投入产出比的合理区间,确定该区域目标产量为650公斤。

  技术与服务创新

  思路创新之后,技术模式和服务体系也要创新。技术模式创新有两种,或针对制约粮食生产的资源、技术和效益瓶颈,开展攻关,实现单项技术的重大突破。或将现有的节水节肥节药技术进行组装,形成可复制的区域性标准化技术模式。农业部种植业司副司长潘文博说,目前看,仅依靠单项技术带动大面积增产的难度很大,带动绿色高效的难度更大,需要对现有成熟技术进行集成组装,打好“组合拳”。基于此,所有的创建示范县都要组织栽培、育种、植保、土肥、农机等方面的专家协同推进,既要争取单项技术有突破,更要有技术组合的创新。

  农业投入品“三减”是绿色高效生产的重要保证。黑龙江省绥化市开展减化肥、减化学农药和减除草剂的“三减”行动,解决投入品施用效率不高问题。兰西县水稻种植示范园区是绥化市首个“三减”栽培模式的示范区,通过加大新型农机推广,插秧过程即可完成带肥、带药作业程序,水稻每亩可节省成本60元左右,增产5%至7%。黑龙江农技推广站站长芦玉双说,全市19个县示范推广农业“三减”模式,已落实面积1046.7万亩,实现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绿色植保技术全覆盖。目前,在示范县每个乡镇都建立了试验田,重点示范新肥料、新药剂、新药械,形成了适合不同地区的科学减量施肥和用药模式组合。

  集成技术模式后,谁来引领服务成为关键。潘文博认为,整县制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必须推进机制创新。一个是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使其成为项目承担的主体。另一个是扶持专业化服务组织。鼓励植保、农机合作社等新型服务主体,推行代耕代种、代收代储、统防统治、统配统施等服务,提升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开展稻田综合种养是绿色高效生产的一个有效手段。但小规模农户往往动力不足,新型经营主体则不然。今年,江苏省启动开展稻田综合种养试点,安排1000万元资金扶持建设了28个示范基地。“通过新型规模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周边农民积极应用高产高效、生态环保的新技术。”省农委农业局副局长潘光照介绍,在项目推动下,今年全省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应用面积达14.4万亩。在此模式下,生态稻米市场受捧,价格是普通稻米的5倍以上。 文/农兴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