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关键词
来源: | 作者:admin

  “山水广西”织锦绣

  ——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关键词解读

  本报记者詹新华余向东彭瑶高飞

  深秋时节,记者穿行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地如画,虫鸣如歌。热辣湿润的环境中,欣欣然万物昌盛。

  亚热带季风气候,宜农宜林的土壤,充足的温光水条件,仿佛形成巨大的“天然温室”,为广西农作物四季常青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当地人说“插根扁担也能活”。这里是全国最大的蔗糖产地、最大的蚕茧产地、最大的秋冬菜生产基地、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最大的热带水果产地。

  农业大省,却还称不上农业强省。“八山一水一分田”,奇特的喀斯特地貌,赋予山水广西旖旎奇幻自然风光的同时,也对农业生产带来一定制约。全区人均耕地不足1亩,每块土地的平均面积仅有0.3亩。极度细碎化的土地,让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伸不开拳脚”。

  然而,现代农业等不来、绕不开,要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创新探索。2014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加快创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决策。

  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说,农业产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需要相对集中规模、需要统一提供服务的阶段。现代农业不是一种模式,规模经营也不全是“归大堆”。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点多了就会连成线、线多了就会形成面,就会实现整个农业的转型升级。

  自治区政府主席陈武通过多次专题调研,提出示范区建设要“抓特色、抓重点”,要精心规划、周密部署、全力实施,以强力带动、整体推进符合广西实际的现代农业。

  “番禺之西,八桂成林”。两年多来,具有广西特色的现代农业探索步伐加快,示范区已如星火燎原。记者所见所闻、所记所思,且用几个关键词勾勒示范区多姿多彩的模样。

  关键词一:现代

  ——经营组织化、装备设施化、生产标准化、要素集成化、特色产业化的“五化”标准,是示范区建设的基本要求

  今年7月22日,广西召开了“全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现场推进会”,会议规格高、范围广,意在总结经验、推动工作。这已是2014年6月《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方案》出台以来,所召开的第若干次现场会、工作会了。

  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张秀隆在会议上提出,示范区建设应当发挥的四大功能: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载体,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平台,农业农村改革的试验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短短两年多,从自治区到市到县到乡,四级917个示范区层层铺开,几乎每个乡镇都能看到一个极富当地特色的现代农业样板。

  记者从自治区农业厅提供的《政策汇编》《资料汇编》中,读出了内容丰富的信息,包括行动方案、建设标准、管理办法、选派干部挂职等,及各涉农厅局“强化”“支持”的通知、方案,充分体现了示范区建设的顶层设计、科学规划、系统工程。

  广西的农村改革设计者们,没有好高骛远,提出到2016年底,基本建成自治区级示范区60个、县级100个、乡镇级100个。经营组织化、装备设施化、生产标准化、要素集成化、特色产业化的“五化”标准,是示范区建设的基本要求。

  南宁市宾阳县古辣镇,一个稻香四溢的传统农区。这里农业基础好,土地平坦肥沃,硒含量高,所产大米香软可口,正在申报自治区级示范区。广西九龙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科技型、服务型先导农业企业,率先入驻。

  九龙腾公司致力于实现水稻生产的“四化”建设,即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集约化、管控服务社会化、加工销售品牌化。公司拥有技术精湛的科技团队、社会化服务团队。带着科技成果和资金入股企业的广西大学教授黎志方告诉记者,公司自主培育的地方特色大米,尽管亩产只有400公斤左右,但具有一流品质,卖的价格高。

  广西农业厅厅长白希认为,在土地规模上,广西没有沃野千里的大平原,不能跟北方农业大省比。但是适度的规模种植、连片经营,尤其是社会化经营服务体系,必须推行。所以广西结合土地确权,快速推进土地流转、小块并大块和股份制农业等改革,并实行一系列奖励措施。

  广西对各级示范区的规模,也“因地制宜”提出了自己的标准:自治区级核心区3000亩以上,县级1000亩以上,乡级300亩以上。初步突破“规模化”这个难题,才具备可推广性、示范性。

  在资金使用上,尽量把涉农资金捆绑整合使用。截至今年6月底,全区投入53亿元财政支农资金贯通示范区的路、水、电、网,撬动141.4亿元社会资本投入示范区创建,初步形成了企业主体、政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农业、农村已成为前所未有的投资热土,一批做房地产的,现在改做“农产”了。

  “中国甘蔗看广西,广西甘蔗看崇左,崇左甘蔗看扶绥”。传统的甘蔗种植大县扶绥,年种植甘蔗面积110万亩以上。为改变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扶绥县引进广西中凯利科技公司等4家龙头企业,培育3家合作社,推行甘蔗全程机械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创建了“甜蜜之光”甘蔗产业示范区,总规划38万亩,建成了种植品种一流、耕种工艺一流、组织方式一流、综合效益一流、示范带动一流的现代甘蔗产业发展样板。

  众多示范区,正是通过“现代”要素的注入,引导一家一户分散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上走向要素集中、产业集聚、技术集成、经营集约;生产功能上从单纯的农产品供给走向观光休闲、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产业结构上从单纯的农业走向一二三产的融合渗透,再次激活传统农业、焕发现代生机。

  关键词二:特色

  ——从当地的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区位优势、人文特点出发,明确发展定位,突出特色产业,促进关联产业聚集

  与全国各地“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提法不同,广西在现代农业之间嵌入了“特色”二字。

  示范区加快推进这两年,也正是现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央农办主任唐仁健履职广西,担任自治区党委常委、常务副主席期间。他以自己多年研究三农政策理论的经验成果,结合广西实际,参与到“顶层设计”中。示范区建设“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多元投入、特色兴区”的原则,及“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一业为主、多元发展”建设思路的确立,既有宏观综合的考量,又紧紧抓住“特色”不放。

  碧水盈盈,远山含黛。走进南宁市西乡塘区“美丽南方”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已分不清哪里是景区,哪里是园区。农业园里瓜果飘香,玫瑰园里花开似海,知青园里乡愁悠悠。“美丽南方”距离南宁市区10公里,是自治区政府已经授牌认定的30个“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之一。这个示范区囊括“山水田林路”,总规划面积达2万多亩,已引入30家企业作为投资主体,以发展休闲农业为主线,探索出一条村中有产、产中有村、产村结合、农旅合一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

  坐落在示范区内的忠良村,是壮族作家陆地创作《美丽的南方》小说故事背景所在地。这里依山傍水、古朴幽静,四季花果盈枝,处处历史留痕。村支书梁安芝告诉记者,几年前忠良村还是萧索凋敝的模样,就是典型的“青壮外出、老弱留守”村落。示范区创建后,政府、企业、农户等形成合力,打捞沉睡的知青历史文化、激活丰厚的山水田园资源,忠良村灿然新生,被提升打造为集村庄美、环境美、生活美、人文美、社会美的“五彩忠良”。政府引导村民把土地以每亩2000元的价格流转给企业后,有的村民自己开了农家乐当上老板,有的村民到园区里成为产业工人,人均收入早已过万元,忠良村也赢得了“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的美誉。

  八桂大地上,“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处处可见,“桑叶隐村户,芦花映钓船”常映眼帘。山水广西的美丽,经与农业融合,绽放出新的魅力。

  广西农业厅副厅长温达勤把“山水广西”的农业特色,归结为“四有”: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生态环境,有一大片促人长寿的“富硒”土地,有一大批让消费者爱不释手的绿色产品,有处处都适宜休闲旅游的乡村美景。

  越来越多的示范区在做大做强主业的同时,把更宽的视野投向生态休闲产业和乡村旅游,以耕读文化为魂、田园风光为韵、村落民居为形、生态农业为基,着力打造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休闲农业新业态。忻城县的薰衣草庄园,周末入园游客达数万人,年收入近2亿元,旅游收入已经超过庄园主要作物的收入,美了生态,更美了心态。

  自治区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总站站长江丽海认为,产业特色更是广西的优势所在,一大批优质产业成为支撑示范区的内核。示范区建设重在对特色产业、尤其是“老旧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挖潜新特色。甘蔗、蚕桑及各种水果产业,都需要提品质、提附加值、提产业链、提效益,摆脱“低价原材料输出”的尴尬境地。

  广西“右江河谷”地带,是最适宜水果种植的宝地。老区百色市所属各县,盛产柑橘、香蕉、芒果、火龙果、葡萄等等,呈现出“果乡百色”特点。百色市与淘宝网合作,建成“淘宝特色中国-百色馆”。

  平果县近年引进具有耐干旱、耐贫瘠等特性的火龙果,创建了“平果县喀斯特地区火龙果示范区”。示范推广标准化栽培、节水灌溉等技术,还积极配套扶持政策,对连片种植2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1400元,对种植1000亩以上的龙头企业给予补助土地租金3年,带动全县种植火龙果3.25万亩,让荒漠化的大石山区成为红艳艳的“火龙果之乡”,闯出了一条示范区建设与脱贫攻坚相结合的路子。

  在特色产业打造上,有的示范区彰显“专”,专业但不单一、单薄,不是局限于一个产品、一个环节,而是围绕这个“专”做上下游延长产业链的文章,形成产业聚集;有的示范区突出“全”,涵盖山水林田路,一产二产三产,生产生活生态,科技创意人文,实现农文结合、农旅结合。一大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农业产业,正成为广西亮丽的金字招牌。

  关键词三:示范

  ——能够让农民分享成果,能够让农民可学可做。如果农民学不了、学不到、学不会,那就是“盆景”

  万亩蕉海,壮美田园。隆安县金穗香蕉产业(核心)示范区的空气里弥漫着甜甜的味道。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金穗公司在这里投资建设了全国最大的标准化香蕉基地,完成了香蕉“上、中、下”游全产业链打造,育苗种植、储存加工、物流电商、体验观光……俨然一个香蕉的王国。

  金穗公司的示范效应,让周边农民都能分享到“甜甜的味道”。

  定典屯的卢光耀,是示范区第一个参与土地流转的村民。他把家里45亩土地都流转给了金穗公司,每年可获得固定租金5万元,又反过来承包金穗公司的60亩香蕉地,按照金穗统一提供的技术、农资管理香蕉,按香蕉产量计算承包金。再加上把家里新盖的楼房开发成小旅馆每年收入3万多元,卢光耀一年能挣20多万元。卢光耀的致富路让村民们看到了土地流转的可观收益,纷纷参与进来。

  通过这种“统租分包”“产业联盟”的土地流转模式,金穗公司在示范区共流转土地9万亩,实现小块并大块、连片开发,建成水、电、路设施齐备的高标准香蕉基地。而农户能获得地租、承包工资、入股超额分成、奖励、养老福利等多重收入,还从休闲农业中获益。

  不仅如此,香蕉全产业链的构建拉动了包装、运输、服务、旅游等行业的发展,间接产生3000多人的就业机会,每年还能为农民提供季节性岗位36万人次。2014年,示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625元,是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倍以上,近千人摆脱贫困。那桐、古潭、丁当、乔建等乡镇及邻县周边乡镇几万农户加入集约化种植,短短几年时间,隆安县香蕉种植面积从5万亩扩大到30万亩。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危朝安,曾多年在农业部门任职或主管地方三农工作。他多次强调,搞现代农业示范区,必须以农业为主业、以农民为主体,不能动摇了根本。紧紧扣住“农民”这一主体,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示范区就算建到位了。“要让农民可学可做,可示范推广,如果农民学不了、学不到、学不会,那就是‘盆景’。”

  广西对县乡两级示范区提出的基本要求是“机制活,品种优,品质好,技术新,市场广,效益高,群众乐”。各地积极培育职业农民、家庭农场、职业经纪人等新型经营主体,打造“示范区+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利益共同体。

  广西还格外注重在贫困地区创建示范区,积极引导农民通过出资、出地、出力等多种形式参与示范区建设并实现致富。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的示范区建设,也被誉为自治区“农业1号工程”。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鹿寨县“呦呦鹿鸣葡萄产业示范区”,取名于美丽的《诗经》传说,延续带民致富的现代传奇。其创建之初,就主动引导相关村屯组建“创区”工作理事会,理事长和理事会成员都由村民推举产生。创建示范区方案由各村民小组先行讨论后再提交村屯理事会研究通过,充分体现了农民的主体责任和利益诉求,调动了农民参与示范区创建的热情。

  呦呦鹿鸣葡萄产业示范区内,推行农村土地承包“确权确股不确地”颁证试点,在完成“小块并大块”综合整治后,分别以“企业流转经营”“当地能人流转经营”“农民以土地入股组建合作社经营”和“农户之间自行调整或流转土地创办家庭农场”等4种方式加快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创设了每亩投资5万多元的连栋钢架大棚、2万多元的水泥柱钢架棚和8000多元的平棚小拱棚等多种模式,让不同经济条件的农民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由选择,真正做到看得明白、学得到位、用得起来。如今,示范区已建成高标准葡萄设施栽培区2115亩,运用物联网技术的远程智能控制系统把葡萄大棚打造成智慧工厂,土地亩产值由原来的2000多元提升至2万多元。

  关键词四:升级

  ——点多了就会连成线,线多了就会形成面,就会推进实现整个农业的转型升级

  示范推广是手段,而最终目的,要实现广西农业的转型升级,推进现代农业的进程,推进整个农村改革。

  彭清华的讲话掷地有声:“凡是示范区搞得好的地方,肯定要体制机制的创新,肯定要引进新的经营主体,肯定要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同时也是技术和人才的聚集,实际上就是改革示范区。”

  为提升广西特色产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自治区部署实施了“10+3”特色农业产业提升行动,以品种、品质、品牌提升为核心,重点推动粮食、糖料蔗、水果、蔬菜、茶叶、桑蚕、食用菌、罗非鱼、肉牛肉羊、生猪10大传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富硒农业、有机循环农业、休闲农业3个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横县茉莉花产业示范区,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引进制茶龙头企业、搭建电子商务平台、规划发展“中国茉莉小镇”,改变了过去茉莉花“大麻袋进大麻袋出”的低端产业模式,实现了产业提升。

  “10+3不强调产业数量的增加,而是强调品质的提升。”自治区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总站研究员杨志告诉记者,“以前大家认为做农业没有门槛,谁都能做,现在农业要实现转型升级,没有好的技术、好的品质,进不了示范区。”

  宾阳古辣香米正是“10+3”特色产业提升行动的受益者。宾阳县副县长李春亮说:“以前外地客商大量购买我们的香米,然后运到全国各地分装贴牌,以至于很多消费者吃了多年都不知道自己吃的是古辣香米。”在“10+3”提升行动的带动下,为提升稻米品牌知名度,古辣香米产业示范区以古辣镇为核心区,辐射周边15万亩耕地,全面推行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生产模式,实施从工厂化育秧、耙田、插秧、统防统治、机收、烘干到存储加工销售的全程机械化,从种植源头到产品销售,从田园到餐桌,实现全程可追溯。目前,“亿资联”“印象古辣”“九龙腾”等名特优品牌让“古辣香米”声名远播,产品附加值成倍增长。

  为实现产业均衡布局,自治区要求在2017年基本建成的100个自治区级示范区中,粮食产业占到15个(每个市至少建设1个)。2015年就已创建为市级示范区的宾阳古辣香米示范区,便成为南宁市重点打造的粮食产业示范区。

  “鱼满塘、猪满栏、树满山”——以生物技术应用为代表的“生态养殖广西模式”则是新兴有机循环农业的典范。在广西多个生态养殖示范区,益生菌在粪污治理、环境治理和饲料添加三大技术平台上大显“微”力,抗生素被取代,用料用水用工大大减少,粪便变肥料实现零排污,畜禽产量质量双双提升,解决了面源污染这个传统养殖业最大的难题。“猪—沼—鱼—林”的循环种养模式打出了漂亮的“生态牌”“绿色牌”,让广西养殖业的转型升级走在了全国前列。

  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李克指出,广西各地示范区建设的经验和模式,从产业转型的角度来看,包括原有产业提升型、全新产业调整型、农业多功能发展型。只要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坚持体制机制创新的前提下,不断提升示范区标准、规模和档次,并示范推广开去,就是迈向现代农业的过程。

  百川汇海,万木成林。一个个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正由点提线扩面,在南中国这片热辣辣的土地上织出最美的锦绣山水。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