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品牌如何焕新机?衢州柑橘:现代要素来拯救
来源: | 作者:admin

导读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确提出:推进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支持地方以优势企业和行业协会为依托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当前,不少区域都有传统名优品牌,随着消费结构的变化,机遇和挑战共存,亟待进行提升和改造,事实上,这也是大家的共同难题。本期文章聚焦浙江衢州的柑橘产业,请看作为主城区的柯城,是如何利用现代要素,拯救“衢州柑橘”品牌的实践和探索。



“三个橘子一块钱,卖掉橘子好过年”。对许多浙江人而言,西部地市衢州所产的柑橘,作为必备年货之一,是记忆中熟悉的春节味道。衢州柑橘,一个有着1400多年栽培历史的物种,在当地种有50余万亩面积,关乎60万农民收入,可以说,维系着几代衢州人的生活与梦想。


但也就在近十多年中,衢州柑橘渐渐被味蕾所抛弃,一斤柑橘几毛钱、最多一块多的“不变价”维持至今,其江湖地位被口感、品质俱佳的同类取代。由于效益低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成了绝大部分橘农的普遍心理。


2016年初的一场极寒天气,让衢州柑橘触及“冰点”,大片橘林惨死地头,整个产业更是四面楚歌、如临大敌。当年四月,衢州市重磅推出了“柑橘产业转型发展计划”。传统品牌如何焕发新机?新春刚过,笔者来到了主产区柯城,发现尽管该项计划落地运行不及一年,但柯城利用现代要素作引擎,这一做法颇具借鉴价值,已显现出相当成效。


1

土地要素:规模流转集合柑橘产业链


衢州柑橘的“卖难”困局,并非近年才有,实际上,一直以来,这种趋势都在不断加剧。分析其中缘由,两大主因显而易见:一是生产经营体制落后,全区18万亩柑橘中,超过50亩的连片橘园才区区几户;二是生产经营主体羸弱,多为留守老人、妇女顺带管理,趋于兼业化、老龄化。千家万户分散种植,技术、设施等先进生产要素自然无法集聚。


为了破解这一困局,过去,衢州不少柑橘主产地都寄希望于通过土地流转,来提高规模化程度和产业经营层次,然而却频频遇冷。此前,笔者也曾多次前往衢州采访,对不愿流转的原因,不少橘农直言不讳:柑橘尽管难卖,但少归少,也有三四千收入,就算来流转,租金最多不过1000块吧,你说哪个划算?在家反正也是闲着,何必交给别人。


2016年的一场寒潮,似乎让久攻难破的橘园流转,闪现了曙光。由于冻害严重,衢州三成橘树被枯死,其它的也尚需两年时间,方能恢复。本身连年效益走低,加上若有工商主体流转后,还能增加不少务工收入,这让许多橘农为之心动。4月,当衢州市委、市政府出台柑橘产业转型升级的专项意见后,柯城首当其冲,立马出台配套落地政策。


笔者在名为《柯城区柑桔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意见》的文件中看到,该区专门设立了2000万元规模的柑橘产业转型发展财政资金,在举措上,橘园流转被提至重要位置。为了推动流转,资金分配上,柯城专门设定500万元,用于主体前期投入的贷款贴息,每户每年最高可获得20万元补助。


另外,比如对新流转、期限10年以上、连片50亩以上的成龄橘园,且进行柑橘改造提升的,柯城予以主体,最高连续三年每亩每年500元的租金补助。诸如搭建钢架大棚、发展优新品种、创建示范精品园的,都有相应较为给力的补助。还有水、电、路等基础配套设施,则向规模流转主体靠拢。


除了真金白银,柯城还从服务上入手。由于橘林高度碎片化,若让主体一家一户去流转,成本和难度都很高。对此,当地有的推出了土地入股、出租、转包、转让、互换等“个性化”方式,有的推广村集体统一流入、统一出租的模式,区里还探索建立橘园流转储备金制度。对于协助橘园流转的行政村,柯城还有专门的工作经费补助。


数据显示,去年,柯城共流转1.5万多亩桔园。根据计划,三年内,当地有望建成一个面积达2.8万亩的集聚区。在该集聚区,不仅将集合柑橘全产业链,还可提供休闲、观光等三产服务。



2

科技要素:精细化种植解决品质问题


华墅乡园林村,过去家家户户种有椪柑,但由于连年价格走低,村民再无心思打理橘树,村里六成橘树失管,三成粗放管理,所产椪柑的品质自然难以提升,整个产业陷入“低价、失管、质差”的恶性循环。


如今,再到园林村一看,你或许会眼前一亮。新近成立的宇发家庭农场,投资560万元,流转本村椪柑102亩,远远望去,3万多方的连栋大棚,有些壮观,走进瞧瞧,滴灌设施、智能控制系统等配套齐全。这些在平原地区早已司空见惯,但出现在园林村,定算新事一件。


专家告诉笔者,尽管衢州柑橘种植历史悠久,但实际上当地并非最佳种植区域,气候条件是影响口感难以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转型升级过程中,衢州大力推广避雨钢架大棚等设施栽培,并配套控产提质、绿色防控、完熟采收等精品生产技术和生态种植技术,来提高柑桔的内在和外观品质。


据了解,为了形成差异化,柯城有不同的推广方式:对于平地优质桔园,推广标准大棚设施栽培,着力生产早期上市的极品柑桔;对于缓坡地优质桔园,推广简易大棚设施栽培,着力生产中期上市的精品柑桔;对于普通坡地桔园,则着力生产贮藏后较晚上市的优质柑桔。


除了设施的提升,柯城还从优化品种结构入手,依托华中农业大学邓秀新“院士工作站”平台,专门建立了柑桔良种繁育中心,引进推广一大批椪柑优良品种,以及温州蜜柑、优质杂柑等新品种,逐步解决柑桔品种结构单一、销售期过于集中的问题。


在种植技术方面,柯城则着力打造社会化服务体系。现在,各个柑桔主产乡镇共成立了30支柑桔疏改技术服务队,帮助指导进行桔园改造工作。为了让这些新技术可学可看,全区新建的5个市级柑桔精品园全部对外开放,可供橘农学习。


可以说,科技为衢州柑橘的转型升级插上了翅膀。如今,走进不少柑橘生产基地,科技元素随处可见。比如,一套国内最先进的光电无损探伤分级选果机,就可以大幅提高柑橘分级的水平档次。



3

资本要素:工商主体带来“职业橘农”新奇兵


优质的服务,科技的扶持,加上要素资源的集聚,在这些基础上,柯城加大柑橘产业招商引资力度。笔者发现,最近一年中,已有好几个“高大上”的项目在柯城落地,这对未来做大做强柑橘龙头企业,促进三产融合发展,意义重大。


在石梁镇白云山脚下,中央方、柴家坊、梅山三个村默默无名,但未来,这里将成为洋气的风情园,这一蓝图正在化为现实。去年9月,总投资3.8亿元的风情园正式开工,占地3000多亩,将集合新优柑橘品种标准种植园、幼苗培育中心、柑橘冷链仓储物流集散中心、柑橘文化展示中心及柑橘研究所、澳大利亚风情旅游接待中心等项目。


在同一乡镇的黄茶村,也将有一个高起点的柑橘园降临,目前项目已完成初步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据了解,该项目名为“农法自然柑橘生态园”,总投资1.8亿元,将立足柑橘产业,从柑橘育苗、种植到延伸做大产业链。


过去,衢州柑橘很多种在低丘缓坡上,一般来说,进行设施栽培成本较高。退橘转型后,柯城不少地方利用低丘缓坡,转而发展其它优势产业。在华墅乡望江村,退橘还耕后,将建立5000亩的浙八味道地药材主题公园,一个“农旅文药”综合示范园区呼之欲出;在九华乡至万田乡之间的低丘缓坡,通过正泰新能源的光伏电站项目,则将建成集农业采摘、运动体验、休闲度假、科教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近郊运动休闲乐园,今年,该项目有望并网发电。


柯城认为,传统品牌要提升,土地、科技、资本、人的要素投入,缺一不可,但归根到底还在于人,只有经营主体完成了转型升级,现代农业建设才会有核心和基础。现在,通过要素资源的集聚,再加上政策的激励、服务的跟进,在柯城区,已出现越来越多的“职业柑橘农民”,这支新奇兵中,不少就是从工商资本转化而来。


据介绍,今年柯城还将鼓励柑桔营销主体,发展自有基地或合作建设柑桔基地,目的就是促进柑桔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



观察员手记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