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海葡萄走上百姓餐桌
——记曹跃明的海洋动植物繁育产业化探索
本报记者 喻 剑
初识曹跃明,是在去年12月举办的中国(深圳)国际海洋产业交易会展馆内。在大鹏国家海洋生物产业园展台前,他一边张罗逛展客人品尝公司新出品的海葡萄,一边会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代表,并当场和一些合作伙伴签下订单。展台前摆放的海葡萄晶莹剔透,口感如鱼子般丰富多汁,不少人品尝后啧啧称赞,纷纷向他咨询购买方式。
年届五旬的曹跃明有着湖南人的精明、果决和控制力,曾任高校教师的经历又让他展现出商人少见的严谨。他创办的蓝汀鼎执生物科技公司,主攻海洋动植物繁育产业化,产品质量对标香港地区,每周接受第三方抽检和政府监督检查之外,再加码多次极为严格的自检,不断在食品安全和质量上超越国际一流水平;在合作伙伴的选定上,他极尽苛刻,公司只供给高端市场,必须选最挑剔的客户;对于看好公司海产品质量,蜂拥而至想要做销售代理的日本大小公司,他悉数回绝,因为他想稳扎稳打,先行培植国内高端海产品消费市场;对于公司的国际市场布局,他未雨绸缪,与香港高等科技教育学院合作,强化研发对接,并计划在香港地区启动成规模的生产基地,以应对海外需求。
1988年,曹跃明从青岛海洋大学(现中国海洋大学)毕业后留校参与教学和研发工作。1992年,曹跃明抛弃了很多人眼中的稳定工作和优厚待遇,只身来到深圳寻找机会。
30年前的“创客”,如今已是久经沙场的企业家,问及当时“出走”的初衷,曹跃明说,“在写论文和研究课题上我比不过教授,在田地里干农活我可能也比不过农民。我给自己明确了发展方向——带着已有的产业知识深度参与这个行业,实践对传统农业的工业化、标准化改造”。
这30年,我国制造业实现快速发展。但相比之下,包括海洋种植养殖在内的传统农业发展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曹跃明创业近30年,主要做了两件事:产业化种养与商业开发。
从深海走向百姓餐桌的海葡萄,原本是一种产自南太平洋海域的生食绿藻。天然海葡萄产量稀少,但以其美味和营养价值,在日本等国家的高端消费市场供不应求。“随着国内高品质消费能力的提升,我国一定会成为海葡萄的最大市场。”曹跃明说,他用了8年时间,让海葡萄步入实验室阶段的繁育,再走向规模化、产业化种植。
“产业化的种植养殖与实验室研发不同,不仅要研究产品如何养得大、养得密,还需要考察顾客需求、分析市场规律,更重要的是,对产品的产量、质量管理形成统一、可控的标准。”曹跃明说,蓝汀鼎执生物科技公司已经具备了向市场稳定、标准化供给海葡萄的能力,从2016年10月起,已经达到月稳定供货20吨的规模。
曹跃明坚定地认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挖掘现有高端农业产品的商业价值,打破“养在深闺”的尴尬,形成众人称道的品牌效应。记者见到,与饮食机构合作前,曹跃明必是仔细盘问、实地考察。在做精做强产品前,曹跃明也不急于向市场大批量供货。“海葡萄经得起严苛考验,理应端上高级饮食机构的餐桌,接受‘刁嘴’食客的检验,引领高端消费。”曹跃明信心十足地说。
在国内外海洋产业辗转多年,曹跃明怀抱改良产业环境的初心,他正在计划打造一个可供市民参观的缩小版养殖基地。“我想用1000平方米的空间,建成一个大型海洋生物养殖池,并在适当时机向市民开放,科普海洋动植物繁育知识,增强公众对海洋产业的认识。”曹跃明说。
来源:经济日报
下一篇:“中国小康牛奶行动”在京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