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库存”启示:农机供需矛盾急需化解
来源: | 作者:admin

  国家粮食局2017年2月9日印发的《2017年粮食流通工作要点》,提出要深入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粮食“去库存”进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自2016年玉米收储市场化改革以来,“去库存”已成农业领域当下最热门的关键词之一。

  不仅如此,房地产、钢铁等行业同样也在实行着“去库存化”改革。随着经济的发展,供需矛盾和市场恶性竞争的影响,产能过剩几乎是每个行业都避无可避的问题,农机行业亦是这样。

  现状:中低端农机产品产能过剩 

  现令,中国农机工业已经走过了黄金十年,产出规模比十年前翻了两番。据了解,2016年前8个月,中国农机制造业相比2015年同期增长约7%,在机械工业行业名列前茅。目前,中国农机行业产出规模占全球的46%,几乎占据半壁江山。但是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现象突出仍是困扰农机企业发展的一大问题。

  以拖拉机行业为例,2015年我国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200余家,其中,生产规模最小的企业产能也超过2万台,而时风集团、中国一拖、五征集团、常林集团等大型企业的年产能均逾10万台,这些企业的产能已远远超过总共200多万台的年需求量,这还不包括200家规模企业之外的众多小型拖拉机制造企业。

  综上所述,农机产能过剩之甚由此可见一斑。这种现象又该如何化解呢?笔者认为,以下两点可作为思考方向。

  如何化解供需矛盾? 

  调整产品结构 

  产能过剩之所以会产生,与企业盲目跟随市场热度,集中同一品种产品生产等现象息息相关。正所谓“所有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分散风险很重要。

  2017年国家将继续推进以玉米为重点的种植业结构调整。进一步调减“镰刀弯”等非优势产区玉米面积1000万亩,增加优质食用大豆、薯类、杂粮杂豆等,巩固主产区棉花、油料、糖料生产。种植业结构的变化同样影响着农机产品结构,随着大豆、马铃薯等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其机械的需求也同样会增加,以玉米收获机“一家独大”的局面终会被打破。调整产品结构,减小供需变化所带来的风险显得极为重要。

  此外,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核心技术研发能力,提高高端农机产品所占比例,可缓解低端产品过多现象。

  农机报废更新 

  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农机产能过剩、达到报废程度的农机具越来越多,不仅给农业安全生产带来影响,同时也给环境带来压力。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老旧落后农机在一定程度上积压落后产能,阻碍了我国农机化的转型升级。

  可喜的是,为破解农机装备中“小型、低端农机产品产能过剩”与“中高端、满足农艺需求的产品供应不足”的矛盾,我国开始实施农机报废更新试点工作,对老旧农机报废进行补贴,对报废机具进行全面的解体与销毁,从而加大农机装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推进农机化转型升级。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2017年我国农机企业依然肩负重任。为推进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助力现代农业,未来,随着农业产业格局的演变,农机产业集中度将会越来越高,产品单一或者科研能力低、资金短缺的小型企业,将退出历史舞台,因此,破除农机产能过剩问题已经刻不容缓。2017年挑战重重,任重道远,农机企业必须撸起袖子加油干!

来源:中国农机网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